布鲁塞尔,欧盟环境与数字双委员会联席听证会。门外细雨如丝,门内座椅排列成半环形,中央是一张长桌,桌上只有清水与纸张。电子屏上滚动着议程:风险评估、隐私影响、证据方法、公众参与。
林杰没有带PPT,只有一张印了三行字的白纸:
— 只读签名; — 轮换见证; — 可复检。
“我们不是来推销城市,我们是来推销‘讲清楚’。”开场,他的声音不高,却把会场的嗓音密度拉了下来。
— 第一轮:质询。
来自绿党的议员海伦开门见山:“你的系统是否构成大规模‘技术扩权’?你们用‘效率’之名,给自己加权。”
“所以我们把‘终止’写在第一章。”林杰把‘终止阈值—风/浪/能见度’投到电子屏,演示阈值触发后的‘降级—撤离—通报’。“克制是系统的一部分,这不是‘任意开关’,而是‘被写进方法’的边界。”
另一位自由派议员质疑:“你们的‘观察者’制度,如何防止‘作秀’与‘选择性展示’?”
“轮换与留痕。”林杰打开‘观察员轮换—抽查与突击回访’页,“观察员不是‘站台’,签名即约束;我们用‘突击回访’捕捉‘不完美’,并把它留在记录里。”
海伦继续逼问:“你们是否有‘黑箱’?”
“我们不公开‘配方’,但公开‘过程与结果’。”林杰指向‘只读数据室—公众版’,页面上四个按钮一目了然:入围回放、上线日志、见证签名、错误清单。“我们不要求你们相信我们,我们要求你们相信‘任何人都能复现’。”
— 第二轮:案例。
何博把“冷泉风暴夜”的录像做了脱敏回放。风速超过阈值、波高抬升、能见度下降,终止触发。与此同时,‘民间频道’广播多语种‘避险建议’,一艘渔船从风暴边缘掉头。
“你们‘终止’的那一刻,错过了一个‘漂亮的镜头’。”一位议员说。
“我们选择错过漂亮的镜头,换来一艘船的安全。”林杰平静,“这就是‘克制’。”
一位技术背景的议员提出:“你们如何处理‘人造影子’?”
少年张凡远程连线,简洁地介绍了‘影子之镜’:在合法边界内,低强度、可复检地标注‘人造影子’,把它们从‘不可解释的黑’变成‘可解释的人类手写体’。“我们记人,不记名;我们点方法,不点谁。”
— 第三轮:隐私与权利。
隐私倡导组织代表发言:“你们的‘只读数据室’是否可能被滥用?”
王启回答:“‘只读+脱敏+留痕’构成最小充分原则。任何访问,必须签名;任何点击,必须留痕;任何数据,对公众只呈现‘过程与结果’,不呈现‘配方与隐私’。”
“你们如何对待‘匿名’?”
“我们尊重匿名,但反对‘不对等的匿名’。”林杰说,“被平台放大的‘影响流’若引用‘匿名专家’,必须对等披露资质、利益关系与完整上下文。我们保护普通人的匿名表达,但要求公共讨论的‘方法对等’。”
— 第四轮:公众参与。
听证会的一角,摆着一张“观察员课堂—欧版报名表”。休息时,报名表被迅速填满。一个中年人写下两行字:“我批评过你们。我愿意来上课。”
林杰看见这行字,心里像被什么轻轻按了一下,熟悉而温柔。他想起江城的那个留言——“到场了”。
— 闭门小圆桌。
午后的小圆桌,气氛更锐利。海伦用笔敲着桌面:“我们承认‘方法’,但担心‘扩散’。当更多城市、更多公司开始‘仿效’,你们如何保证‘克制’?”
“我们把‘克制’写成‘可复检的条款’。”林杰说,“比如‘终止’被提升为第一章,任何一次‘终止’或‘降级’,都必须产生‘只读签名—见证—回溯’。它不是‘好看不好看’,而是‘必须留下的足迹’。”
海伦停顿片刻:“假如未来,有人用你们的‘秤’,去称不该称的东西?”
“秤本身不会犯罪。我们做两件事:第一,把‘秤’做成开源与‘最小充分’,避免被改造成‘黑箱’;第二,把‘观察员与公众课堂’移植到更多地方,让‘使用秤的人’被看见。”
— 场外:媒体与街头。
晚间新闻的标题是:“方法,不是神秘”。记者并没有把镜头对准林杰的脸,而是给了很多“签名—回放—哈希”的近景。街头咖啡馆,一位老先生对服务生说:“他们把‘错’摆上台,我就不怕他们‘对’太大声。”
— 收束:信与夜。
酒店窗边,雨终于停了,月亮薄薄的像一枚硬币。林杰打开手机,看见龙院士的信息:“听证不错。记得睡觉。明天把‘方法外交’记一笔,写进《指南2.0》。”
他笑了一下,给陈静发去一条消息:“在‘讲清楚’的城市里,你会愿意和我散步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回1995:错位人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重回1995:错位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