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如同翻动的书页,在婴孩的咿呀学语、奶瓶的叮当作响和尿不湿的频繁更替中,一页页悄然翻过。挂历上,林薇产假的终点线,清晰而无可回避地逼近了。最初对新生命手忙脚乱的适应期早已过去,一种围绕着女儿建立的、新的家庭秩序和惯性已经形成。也正因如此,打破这种惯性,重返那个阔别数月的职场轨道,让林薇的内心,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一丝微弱却持续的不安。
这种不安并非源于对工作的抗拒,更多是一种对未知变化的忐忑。她已经习惯了白天穿着舒适的家居服,围绕着孩子的需求打转,习惯了家里有母亲陪伴、随时可以交流的松弛感。想到要重新套上略显束缚的职业装,挤上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面对可能已经生疏的工作流程和或许已经更迭的人事,一种类似于“近乡情怯”的疏离感便悄然弥漫开来。她甚至在深夜,趁着孩子睡熟,偷偷打开尘封已久的工作文档,试图找回一些熟悉的感觉,却发现手指敲击键盘的节奏都带着一丝迟疑。
“别担心,慢慢来,总会重新适应的。”吴迪将林薇的不安看在眼里,夜里,他揽着她的肩膀,声音沉稳而充满慰藉,“就像你当初刚休产假回家带宁宁,不也是从手忙脚乱开始的吗?工作也一样,找找感觉就好了。”他的话语像定心丸,熨帖着林薇心底的褶皱。是啊,生活本就是一场场角色的转换与适应,她既然能成功胜任母亲的角色,也一定能重新找回职场女性的状态。
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是在一个周一的清晨。闹钟响起,不再是婴儿的啼哭,而是久违的、象征着秩序与规则的尖锐铃声。林薇在那一刻,竟有些恍惚。她起身,看着身旁还在酣睡的女儿,那张恬静的小脸让她心生无限眷恋。吴迪已经起床,轻手轻脚地准备好了简单的早餐。
“我送你。”吴迪拿起车钥匙,语气不容拒绝。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早高峰的车流中。窗外是熟悉又略显陌生的都市晨景,行色匆匆的路人,拥堵的鸣笛,都提醒着林薇,她正重新汇入这片忙碌的洪流。她坐在副驾驶,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目光有些游离。
“没事的,”吴迪空出右手,轻轻覆盖在她冰凉的手背上,“就当是去会见老朋友。”
到达林薇公司楼下,吴迪停好车,侧过身看着她:“去吧,晚上我来接你。”
林薇深吸一口气,像是鼓足了勇气,推开车门:“嗯,我上去了。”
看着她走进写字楼旋转门的背影,纤细却挺直,吴迪在心里默默说了声“加油”。
踏入办公区的那一刻,比林薇预想的要温和许多。熟悉的工位被收拾得很干净,桌上那盆绿植甚至比她离开时更加葱郁(想必是热心的同事帮忙照料)。她刚一出现,立刻引来了周围同事的围拢。
“林薇!回来啦!”
“哇,气色真好!看来月子坐得不错!”
“恭喜恭喜啊!听说是个小公主,照片看着可爱极了!”
“什么时候带宝宝来给我们看看呀!”
七嘴八舌的问候和真诚的恭喜,瞬间冲散了她心头大部分的紧张和陌生感。她笑着回应,分享着女儿的照片,接受着大家的祝福。这种被集体接纳和欢迎的氛围,让她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不少。寒暄过后,她打开电脑,试图从堆积的邮件和公司内部公告中,捕捉这几个月来错过的信息。
不久,部门领导李姐将她叫进了办公室。李姐是位干练的中年女性,同样身为人母,对林薇的情况很是理解。
“欢迎回来,林薇。”李姐笑容和煦,“身体都恢复好了吧?宝宝谁在带着?”
“都好了,李姐。我妈在帮忙带。”林薇恭敬地回答。
“那就好。家里有老人帮忙,能省心不少。”李姐点点头,切入正题,“知道你刚回来,需要时间重新适应。目前团队的项目进度,我让小王发你一份汇总。你先别急着承担具体任务,重点是熟悉,看看文档,了解了解现在的业务方向和流程变化。有什么不清楚的,随时问同事,或者直接来问我。我们不赶时间,你慢慢来,恢复到最佳状态最重要。”
领导体贴的安排,让林薇心里最后一块石头落了地。她感激地道谢,回到工位,开始按照李姐的指引,沉浸到熟悉又陌生的代码和需求文档中去。时间在专注中流逝得飞快,虽然一开始确实有些生涩,很多新的工具和规范需要重新学习,但底子和经验还在,那种解决问题的逻辑感和掌控感,正在一点点回归。
另一个让林薇感到宽慰的,是公司对于哺乳期女员工的福利政策。她可以享受每天一小时的哺乳假,这意味着她可以比正常下班时间提前一小时离开。这对于一个背奶妈妈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下午四点半,当其他同事还在埋头工作时,林薇便可以收拾东西,悄然离开。这宝贵的一个小时,让她避免了晚高峰最恐怖的拥挤,也让她能早点回家,见到分离了一天的女儿,缓解涨奶的不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平凡的大多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平凡的大多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