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中心的707实验室,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和精密仪器特有的金属气息。巨大的核磁共振成像仪、高分辨率显微镜阵列以及嗡嗡作响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器,构成了这里的主体。
头发花白、戴着金丝眼镜的李振华教授,热情地握住了林风的手。他的热情并非客套,而是源于学者对真知的渴望。寒暄几句后,他几乎迫不及待地将林风引到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前,上面写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神经网络结构图。
“林同学,婉清已经把你的想法跟我详细探讨过了,真是让人茅塞顿开啊!”李教授眼神发亮,指着白板上一处阻塞了他们团队数月的瓶颈,“尤其是你提出的这个动态特征选择机制,完全跳出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框架!但我们模拟时发现,在跨模态数据融合时,这里的梯度还是会…”
李教授一旦进入学术状态,便浑然忘我,语速飞快,问题一个接一个。
林风微微一笑,从容不迫。他甚至不需要“源芯”过多提示,那些早已融入他知识体系的前沿概念便信手拈来。他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流畅地写下几行更优化的公式。
“李教授,您的问题核心在于这里的时间步长对齐策略和传统的加权平均产生了隐性冲突。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轻量级的注意力门控机制,让它自适应地…”林风的讲解清晰而深入,不仅指出了问题,更提供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案,甚至延伸到了该模型在其他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可能性。
李教授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拍案叫绝,或者陷入沉思,然后又提出新的问题。苏婉清则拿着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美眸中异彩连连,看向林风的目光充满了纯粹的敬佩和惊叹。她偶尔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虽然不如林风那般一针见血,但也显示出扎实的功底和灵活的思维。
三人完全沉浸在了技术的海洋里,忘记了时间。
而在这热烈融洽的学术氛围之外,夏冰则像一座冰冷的雕像。
她拒绝了进入实验室内部的邀请,理由是“不便打扰”。她抱着手臂,背靠着实验室门外冰冷的墙壁,姿态放松,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却时刻保持着最高警戒。
她的目光缓缓扫过空旷的走廊每一个角落,监控摄像头的位置,安全出口的指示牌,偶尔经过的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或学生。每一个人的神态、步伐、手中物品,都在她脑中瞬间完成分析和风险评估。
她的耳朵微微颤动,过滤着周围的杂音,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室门内的对话上——并非对技术内容感兴趣,而是通过语速、音调、内容切换来判断内部是否出现突发情况。
同时,她隐藏在长发下的微型耳麦里,不时传来极其轻微的、经过处理的电子音,那是她留在楼下车内的设备对周边无线电信号和网络流量的监控报告。
【未发现异常定向窃听信号。】
【周边Wi-Fi流量正常,无针对该实验室的异常数据抓取。】
【停车场监控盲区未发现可疑人员滞留。】
一切似乎风平浪静。
但夏冰的眉头却微微蹙起。太过平静了。之前那波凌厉的网络攻击绝非空穴来风,对方既然已经“标记”了林风,没理由对他第一次公开露面毫无反应。
要么,是对方沉得住气,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要么,就是对方的监视手段,超出了她现有设备的探测范围。
她不动声色地调整了一下站姿,通过衣领下的微型麦克风,用极低的声音说道:“林先生,注意时间。已超时十七分钟。”
实验室内,正讲到关键处的林风微微一顿,听到了耳中隐藏式微型耳机传来的提醒。他面不改色地画完最后一个流程图,笑道:“李教授,大概的思路就是这样。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参数调优,我们可以后续再慢慢讨论。”
李教授这才从痴迷状态回过神来,一看手表,惊呼:“哎呀!你看我!一聊起来就忘了时间!都过了这么久了!林同学,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一定要经常来!我们实验室太需要你这样的思想碰撞了!”
苏婉清也意犹未尽地合上笔记本,脸上因兴奋而泛着红晕:“林风同学,你真是太厉害了!我感觉好多以前的困惑都豁然开朗了!”
“李教授和婉清同学太客气了,我也受益匪浅。”林风谦逊地笑了笑,同时暗中对夏冰回复,“收到,马上结束。”
又客气了几句,林风婉拒了李教授共进午餐的邀请,在李教授和苏婉清一路相送下,走向电梯口。
“林风同学,下次…下次你什么时候有空?”苏婉清送他到电梯口,眼神期待,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今天的交流,让她对林风的印象从“神秘的天才”又加深了一层,多了几分真实的钦佩和亲近。
“等我忙完公司初创这几天,一定再过来叨扰。”林风承诺道。
夏冰默默地跟在后面,看着苏婉清那几乎不加掩饰的崇拜眼神,又看看林风那故作平静实则隐含得意的侧脸,几不可查地撇了撇嘴。在她看来,这种学术圈的崇拜,远不如一颗子弹来得实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代码武装:我的AI融合人生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代码武装:我的AI融合人生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