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考察
李君阁一边撑着船继续前进,一边说道:“也不是说一条不祸祸,靠水吃水,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索取要有一个度。这靠水吃水,也得讲究个吃法。电鱼毒鱼绝对要禁绝了,为了电到一条鱼,方圆几十立方米内连浮游生物都活不成,这就太不靠谱了。”
不过除了没有什么生命迹象,盘鳌溪的风景其实是相当不错的,等到红水河水位抬高,这里水位抬高到最高水位线,溪水变宽,又是一番美景。
两岸竹丛,茅草,现在离水面太远,等涨到位了,船在竹下行,那感觉便是另一种体验。
再往前行,前边出现了一座石桥。
石桥是红色丹崖石打造,桥柱截面成船型,高高立起,下边可以通小船。
上面铺着厚重的石板,能够供四人双向行走,不过却没有桥栏,非常简洁。
唯一的装饰,就是每根桥柱和桥面接触的地方,一边有一个探出来的鼋龙脑袋。
鼋龙脑袋还不小,光脖子直径就在一米左右,龙头上的龙角贴着脑袋两侧做成浅浮雕,估计也是既要美观又要对抗水流。
李君阁说道:“龙首桥也是好久没有来玩过了,以前就一直好奇,为啥这桥上没有石栏。”
老族叔笑道:“你多看看桥柱,应该能猜出个大概。”
李君阁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怕发大水!”
老族叔笑道:“桥柱呈梭子型,就是为了切水用的,盘鳌溪和你们李家沟上边四条溪不一样,发水的时候还是吓人的,水大了整座石桥都在水下。要是修上护栏,水一冲桥还保得住?”
“还有一个原因是乡亲们经常挑箩筐担粪过桥,没有护栏打调头换肩膀都不碍事儿。”
李君阁恍然大悟:“哈!这点打死我也想不到,乡下桥梁,可不就得这样!这还真成处处留心皆学问了。”
梁慧丽说道:“这桥上的鼋龙头雕饰也挺精美的,这是清同治的东西了,也是省级保护文物,到时候也能算一个景点吧?”
李君阁点了点头:“必须的,山溪石桥的造型,与外面的又不一样,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整得出这年年大水冲不跨的石桥来!”
一路前行,看到溪边几处平缓的红砂滩,李君阁又问老族叔:“这些都是团鱼极好的孵化场啊,盘鳌溪里现在还有多少团鱼?”
老族叔摇头道:“没啥了,有也就斤把大。”
说完又叹气:“以前传说溪里有盘鳌大仙,虽然被家和尚借了法王寺大钟镇着,可乡里人还是敬畏,连带着这溪里大小团鱼都活得滋润。”
“皮娃你见过团鱼像饺子下锅那样往水里钻的景象没?老族叔我小时候就见过。”
“像刚刚那样一边红砂滩,起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团鱼在那里堆起晒太阳:有人一过,就听见唰唰唰一片划沙的声音,然后就是噗通噗通的落水声。走近一看,满沙滩上划满了的路子,那阵仗,啧啧啧……”
“就算三年时期生活困难的时候,也没人打这些团鱼的主意,还是后来,突然这东西在城里可以卖上大钱了,然后就一年比一年少,到现在见都见不着了……”
阿音和梁慧丽听得目瞪口呆,简直无法想象那场景会是什么摸样。
李君阁亲眼见到过独水溪上游团鱼集中产卵的生命奇景,倒是大致推想得出那个场面,对梁慧丽说道:“梁丫头,盘鳌乡的地理劣势同时也是地理优势,只要我们控制住出口,这些东西就没法往外带;然后教育好乡亲们和游客们,剩下的就是水磨功夫。”
“把这两方面做好,用十年时间,将当年的盛况恢复出来,不是没有可能!”
老族叔说道:“今年情况好多了,自打出了我这个例子,乡亲们又开始相信盘鳌大仙的老典故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都叮嘱家里弟子莫要在溪里抓团鱼了……”
这下子船上剩下的三个人又哭笑不得了,这朴素的实用主义真给乡亲们领悟得透彻!
三个大学生两个乡村干部,按理说破除迷信是他们的职责,可信迷信还有这等好处,都不知道该咋说了。
算了,因势利导吧……
间或出现的一些农房引起了李君阁的注意。
现在正是桃树,梨树,李树,樱桃打花蕾的季节,家家房前屋后,都少不了几棵老树,老屋周围红白掩映,虽然未到盛期,但已经开始有些可观了。
阿音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响个不停。
老族叔说道:“桃三杏四梨五年,樱桃十年才满盘。这些都是家里老人栽种下的,多少是个念想。好些梨树,山樱那都上百年了。桃树是以前弄罐头厂时种的,也有二十多年了。还有不少的橘子树,不过现在谁还吃橘子罐头,于是基本上都砍了。这些树要不是花开得还算好看,也逃不过当柴烧的命……”
梁慧丽李君阁阿音三人你看我我看你,都能看到对方眼里的喜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山沟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回到山沟去种田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