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晋王所言皆属实的话,那么那个齐砚,就是逆天谋反!
虽然这件事上,齐砚的确是助了太子一臂之力,成功登了帝王。可他这般的心狠手辣和野心勃勃,他今日能如此对付先帝,来日就能如此对付新帝。
这样的一个人,她又怎敢放心的放他在言儿身边辅佐?
李太后心里其实已被晋王说得动摇了,但待回过神来,在晋王面前,李太后却又一副并不相信的模样。
“不,这不可能,这不过只是你的片面之词罢了。”李太后摇头,她脸上又恢复了上位者的笑容来,“萧予辰,你如今不过是困兽之斗,你在用心计。你想挑拨辰儿和有功之臣的关系,从而好达到你的目的。哀家若真信了你的话,可就是要寒了臣民的心了。”
晋王知道,就算此刻李太后还没彻底相信他的话,但显然,她也是把他方才所言听进了心里去的。
李太后本就心思缜密,疑心重,只要她心里已经埋下了这样一颗怀疑的种子,也不怕日后那漫长的岁月中,这颗种子不会生根发芽。
来日方长,虽他的时日不多了,但萧予言的日子还长。
齐砚的日子还长,她李太后的日子还长。
若能让他们君臣互相猜忌,活着也不能安生,那他也算是达到了目的。
晋王点到即止,也并不继续再劝,只是云淡风轻的笑着道:“将死之人,其言也善。我都是快死之人了,又费心编出那些谎言来诓你们做何?信,或是不信,太后娘娘您自己心中有一杆秤在。”
李太后说:“这不过是你最后的殊死一搏,赢了,你就可以笑看着言儿君臣相残。就算不赢,你也无甚损失啊?你说先帝临死前给了你密诏,可如今你又拿不出来……你空口无凭,又叫哀家如何信你?”
如今的晋王除了一张嘴,的确是身无长物。
但即便如此,晋王也临危不乱,仍自信满满挑拨着新帝和辅臣的关系。
“太后可知父皇当年为何不满太子?”晋王突然又转了话头。
而此,也正戳中了李太后的痛处。
当年先帝登基为帝后,虽很快就立了言儿为东宫太子,可那不过是形势所逼罢了。
当时先帝在大乱之中厮杀出了一条血路,最终险胜,于京都称了帝。为能尽快稳固朝局,他不得不立刻立一储君。
而当时,其实先帝心中最属意的太子人选,乃萧予辰。只是碍于她李家势大,她又是他结发的妻子,他不得不立言儿。
只是立了言儿为储君后,又立刻册封了萧予辰为晋王。晋王品阶,只在太子之下,只再一步,他就能同太子齐肩并立了。
也正是有他这样一个人一直一旁虎视眈眈盯着言儿,李太后这些年真是日不能寝夜不能眠,几乎是没睡好一个晚上的觉。
只在先帝驾崩,言儿顺利登了位的那天起,这才能安安稳稳睡得踏实。
原就因此心中对先帝颇多怨气,此番这个萧予辰还提,李太后不免火冒三丈起来。
“成王败寇,言儿论资质和野心,或的确不如你,可他自也有他的优势。多少人夸他本分敦直,乃贤君之象。日后,也不指望他能开疆拓土,只要能安安稳稳保着江山不失寸土,哀家也就满意了。如此,也算能向列祖列宗交代。哼,你萧予辰是不错,可却不一定适合做皇帝。当皇帝的人,还是得有一颗贤德之心才行,如此,才是天下臣民之福气。”
萧予辰却说:“新君仁德是不假,但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是劣势。身为帝王,空有一颗仁善之心,却没有纵横天下的谋略,最后也只能落得被权臣摆弄的下场。”
“皇兄仁厚,这才太后您这个母亲眼中,自是优势。可在先帝眼中,这却是不值一提的。而先帝不满皇兄的,正是仁心过剩,但却才智不足。若才智不足以匹配其身份,日后也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太后也别觉得我话说得难听,我如今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为了我们萧氏的江山好。”
“我已如此,又还能翻出什么浪来?只是看在兄弟一场的情分上,这才说出了真话。只是往往这真话,都是难听的。”
李太后哼道:“既然江山已经到了我们母子手中,也就不劳你费神了。”说罢起身,丢下了句“好自为之”后,李太后毅然转身离去。
李太后离开后,萧予辰却笑了。
.
本来自己儿子之所以能成功登基为帝,靠的就是齐砚的鼎力相助。
可以说,若无齐砚的筹谋,言儿压根丝毫希望都无。
这样的辅臣,原是该重赏和感激的,可李太后心里……的确是不太踏实。
齐砚这个人,心思缜密得太过厉害了。
先帝、晋王,包括言儿和她,几乎都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上的。
言儿如今身为君王,身边却放一个这样才智超群之人,她实在是难以安心。
可此番言儿登基,他有从龙之功。若不但不赏,反而降罚的话,岂不是寒了别的功臣之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伯府里的娇娘子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伯府里的娇娘子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