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更好的灭商时机,转眼,几年时间匆匆而过。在这几年当中,周政权拉拢了更多的诸侯,已经占据了三分之二个天下的支持。另外,当时商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还派了大量精锐,去对付东方的东夷,这些情况,对于周政权高层来说,无疑都是好消息。
所以,在周武王登基的第九年,周政权终于第一次行动起来,在孟津地区集结军队,同时邀请天下诸侯前来观礼。与其说是观礼,倒不如说是想借这个机会,看看都有哪些诸侯愿意追随周武王灭商。
在这场演习当中,大概是觉得前来观礼的诸侯还不够多。所以,这一年,周政权并没有大规模进攻商朝,而是选择暂时延后。
直到又过了两年之后,周国高层取得了更多诸侯的支持,这才终于真正开始行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商朝的牧野地区,正式开始集结大军。当周武王开始发动之后,其他诸侯也闻风而至,前来追随周武王。
最终,周国集结了四万五千甲士,三千虎贲精锐,以及三百辆战车,浩浩荡荡的杀向商朝首都朝歌。虽然和后世那种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人参与的大混战相比,这场牧野之战的参战人数,似乎有点略少。但在三千年以前,能集结这么多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这场牧野之战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因为当时商朝主力都被调去了东方,商纣王只能让麾下的奴隶上战场,然后奴隶们又临战倒戈,最终和周武王一起,攻陷了朝歌,彻底灭了商朝。
随着商朝王室被灭,商朝也就算是彻底结束了,周朝取而代之。而在周武王攻入朝歌的第二天,周武王举行了盛大的祭天仪式。在那场盛大的祭天仪式上,周武王身边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这位周公。当时周公就负责手持大钺,代表着帮周武王掌握权力,站在周武王身边一起祭天。
另外一个人,不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姜子牙,而是周武王的庶长兄,后世称之为召公。这位召公,便是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初代国君。在那场祭天仪式上,他负责手持小钺,和周公一起,站在周武王的两侧。
这个站位,其实也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周朝的权力梯度。周武王作为天子,手握最高权力。而在周武王之下,便是周公和召公这两位了。
所以,周朝开国的时候,周公的权力排名,其实就已经很靠前了。放眼整个周朝,此时除了周武王之外,接下来可能就要轮到他了。就连那位姜子牙,真要论实权和地位的话,其实也比不上周公。
而接下来,就在商纣王被干掉两年之后,周武王也挂了,对于周武王的死因,史学界一直存疑。因为年代太久,再加上当时也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所以我们今天也不知道具体情况。很多历史学家猜测,这可能是因为打仗的时候,周武王受了伤,所以才会英年早逝不管原因到底是什么,总之,在周朝刚刚开国之后不久,周武王就去世了。
而周武王的去世,对于整个周朝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试想一下,一个朝代刚刚开国两年,然后开国皇帝就去世了。更要命的是,这个开国皇帝的儿子,还是一个小孩,根本就镇不住场子。
这种事情,此后三千年的历史上,好像也没发生过几次,所以,周武王去世之后,整个周朝的担子,瞬间就压到这位周公姬丹的身上。一方面,周朝当时刚刚开国,需要处理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商朝余部,更是时刻准备叛乱。这些问题,都是周王朝的心头大患。
另一方面,周武王的嫡长子姬诵,此时年纪还小。单靠自己的话,根本就坐不稳王位,如果放到后世的话,那么接下来,周公估计就该直接谋朝篡位,篡取自己侄子的位置了。这种剧本,似乎才算是正常的。但问题是,接下来周公偏偏没有篡位。非但没有篡位,反倒是极力维护自己侄子的地位。并且替自己的侄子,打理好整座天下。
所以接下来,属于周公的时代,就逐渐开始了。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周公不是天子,但是却在做周天子该做的事情。这就是周公辅政的开始。
周公开始辅政,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分陕而治’。这里的陕,指的是今天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陕塬一带。当时周公直接在这里,列下了一块界石。陕塬以西,归那位召公姬奭管理。陕塬以东,则是归周公自己直接管理。
后世所谓的‘陕西’,其实就是从这里来的,至于说为什么要这样分,这就涉及当时的局势问题了。因为当年周朝灭商的时候,并没有对商朝的余部赶尽杀绝。而且,因为当时施行分封制,周武王灭掉的,只是商朝王族的直控政权。而在河南、山东等地,还存在着大量的商朝诸侯国。
这些诸侯国,周武王就没能力一口气全部灭掉了。如果周武王真想赶尽杀绝的话,那么按照当时的道德,大家就会觉得周武王太过残暴。然后,很多原本支持周武王的地方诸侯,说不定也会担心自己的安全,直接反叛。要是那样的话,刚刚开国的周朝,就彻底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原始部落到清末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从原始部落到清末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