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在击败严虎,成功扫除扬州丹杨郡的反对势力后,蓄势待发,着手攻打吴郡。
此次,自与太史慈单挑后便不再亲临前线的孙策,任命朱治为总大将。
朱治进入与孙家颇有渊源之地——钱塘县,这里曾是孙坚剿灭海盗、维护治安的地方。
朱治进入钱塘县后,像抚慰居民一般分配了兵粮。
“孙家万岁!”
钱塘县的居民们因念及昔日恩情,热烈欢迎孙家军。
朱治轻松拿下钱塘县后,继续进军,在由拳与吴郡太守许贡展开激战。
吴郡中追随孙家的人很多,双方战力差距悬殊。
因此,朱治让许贡无法靠近,将其彻底击败。
许贡无奈投降,其他城主也纷纷归顺孙策。
就这样,孙策平定吴郡,接着将目标锁定会稽郡。
孙策率领主力部队也进入钱塘县,正在准备进攻会稽郡时,叔父孙静率领族人前来。
孙策与孙静久别重逢,包括其他族人在内,大家都为这次重逢而喜悦。
“许久不见,你已成长得如此出色。”
“我还差得远呢。恳请叔父助我这个不成熟之人一臂之力。”
“我能做的有限,但定会竭尽全力。”
孙静谦逊的同时,毫不犹豫地答应协助孙策。
孙静常因自由奔放的兄长孙坚而忙碌,但他从未露出厌烦之色,总是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孙策想起孙坚曾说过,自己有今日成就多亏了孙静,自幼便对孙静十分尊敬。
当孙策军逼近会稽郡的消息传来,在会稽太守王朗手下为官的虞翻进言,考虑到孙策如今的势头,不应与之对抗,而应讲和。
然而,王朗没有采纳这个意见。
“浙江是天然的险要之地。以这里为中心进行防御,孙策军不会那么容易攻破。”
王朗相当自信,甚至大笑道:“孙策的迅猛攻势到此为止了。”
虞翻虽觉得王朗过于相信浙江的堡垒固陵,但也没再多说什么。
王朗向原丹杨太守周昕请求援军,一同进入固陵。
周昕因曾被孙策的叔父吴景夺走丹杨郡而怀恨在心,欣然参战。
王朗自信是有原因的,固陵正如其名般坚固,孙策也在攻打固陵时陷入困境。
要渡过浙江攻打固陵非常困难。
往常都是孙策冲锋在前,强行突破敌人的防线,但这种战术近乎赌博,被张昭禁止。
而孙策倚重的周瑜,因去迎接旧友前往徐州下邳国的东城县,此时不在军中。
孙策为此苦恼不已。这时,叔父孙静给了孙策宝贵的建议。
“并非只有正面作战才是胜利之道。”
“这是什么意思呢?”
“固陵之所以坚固是因为前面有浙江水流。那它的背后呢?”
孙静提出从背后进攻固陵。
孙策不禁感叹,为何之前没想到这么简单的方法。
“你父亲也喜欢从敌人背后进攻,这是他常用的战术。”
“经您这么一说,确实如此。”
“而且,为了确保从背后进攻成功,你父亲曾用过这样的计策。”
孙静将计策告诉孙策后,孙策眼睛一亮,神色也变得明朗起来。
“叔父的知识就是孙家的兵法书。”孙策称赞孙静。
“喂,这么多瓶子是干什么用的?”
“听说很多人喝了生水身体不舒服,用这些瓶子制作清水呢。”
这样的对话在孙策军中悄悄流传。
王朗从潜伏的间谍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孙策军暂时不会进攻。
夜晚,看到岸边有很多篝火,王朗推测孙策军只是虚张声势,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看穿了孙策军的底细。
他觉得只要继续坚守防御,孙策军迟早会灰溜溜地逃走。
然而,就在王朗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孙策军已趁着夜色将别动队悄悄转移。
为了不被王朗察觉,孙策军散布了关于饮用水的流言,还燃起很多篝火。
孙策亲自指挥别动队,渡过浙江后突袭了位于固陵南面的查渎。
查渎是固陵的重要补给据点。
清晨,得知粮道被切断的王朗惊慌失措,与周昕一起急忙出兵夺回查渎。
孙策自然早已预料到王朗的行动,严阵以待。
两军在野外激战,单纯比拼武力,王朗绝非孙策的对手,周昕很快被击败。
王朗亲眼目睹这一幕,丧失了斗志逃走了。
王朗放弃固陵,乘船逃到会稽郡南面的东冶。
孙策紧追不舍,加上虞翻的劝说,王朗最终无奈投降。
孙策成功拿下会稽郡,自称为会稽太守。
至此,他将丹杨郡、吴郡、会稽郡三郡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孙策想举荐此次战役的最大功臣孙静担任官职,并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帮助自己,但孙静委婉地拒绝了这两项提议。
“伯符,我这次只是来看看你的。我的冒险随着你父亲的去世已经结束了。”
“……是这样吗?”
“不好意思。我要回故乡富春了。”孙静拥抱了有些失落的孙策。孙策想起了小时候被父亲孙坚拥抱的感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挫其锋芒!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挫其锋芒!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