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军报如同一道惊雷,骤然劈落在波谲云诡的京城上空,瞬间转移了无数人的注意力,也让即将到来的朝议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战争阴云。
皇宫,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气氛肃杀。
李云轩面沉如水,看着兵部尚书和几位军方重臣:“情况到底如何?狄人此次是例行骚扰,还是大举进犯的前兆?”
兵部尚书躬身回禀:“陛下,据北疆镇守都督府急报,狄人此次出动约三千精锐骑兵,突袭黑水堡外围,烧杀抢掠,动作迅猛。守将叶秋将军反应及时,率部出击,激战半日,已将狄骑击退,斩首百余,我军亦伤亡数十人。”
“目前狄人已退至百里之外,但游骑活动频繁,似在窥探我方虚实。叶将军判断,此乃狄人试探之举,但其后续动向,尚不明朗。”
“叶秋……”皇帝念着这个名字,目光微不可察地扫了一眼站在一旁,同样面色凝重的太子和几位核心阁臣,“他做得很好,临危不乱,应对得当。传朕旨意,嘉奖黑水堡守军,抚恤伤亡将士。令北疆各镇加强戒备,严防狄人再次袭扰,若有异动,随时来报!”
“臣遵旨!”
众臣退下后,御书房内只剩下皇帝、太子和掌印太监王德。
李云轩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多事之秋啊。新政朝议在即,北边就出了这档子事。君泽,你怎么看?”
李君泽上前一步,语气带着压抑的愤怒:“父皇,儿臣以为,此事太过巧合!狄人骚扰边境往年也有,但规模如此,时机又恰好卡在朝议之前,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否有人想借边关战事,扰乱朝局,阻挠新政!”
皇帝没有立刻表态,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御案,目光深邃:“没有证据,不可妄言。但……确实巧合得令人心惊。崔衍之那边,有什么动静?”
王德低声回道:“回陛下,崔阁老得知军报后,第一时间召集了几位门下官员入府议事,随后便称病,未再见客。”
“称病?”皇帝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他倒是躲得干净。告诉内卫,给朕盯紧了北边和崔府,一有异常,立刻来报!”
“老奴明白。”
---
东宫,叶明并未离去,而是在偏殿等候。见李君泽面色凝重地回来,他立刻迎了上去:“表哥,情况如何?”
李君泽将御书房内的对话简要说了一遍,末了咬牙道:“十有八九是崔家搞的鬼!就算不是他们直接引来的狄人,也定然是嗅到了风声,顺势而为,想借刀杀人!”
叶明虽然心中也有此猜测,但比李君泽更冷静几分:“表哥,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追查源头,而是如何应对。他们必然会利用此事攻击新政,指责我们耗费国帑于内政,却疏忽了边防,甚至可能将大哥也牵扯进来。”
“他们敢!”李君泽怒道。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叶明目光锐利,“攻击大哥‘轻敌冒进’、‘致使边关不宁’,或者影射我们叶家为了新政,忽略了边防稳固,都是他们可能用的手段。我们必须提前准备。”
他沉吟片刻,快速分析道:“首先,要强调大哥在此战中的功绩,击退狄人,稳定军心,这是事实,谁也抹杀不了。”
“其次,要明确指出,新政推行半年,户部效率提升,国库开支节省,工部营造加速,驿路传递加快,这些非但没有削弱边防,反而在后勤补给、信息传递上,为边军提供了更及时的支持!大哥的家书中也提到了这点,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李君泽眼睛一亮:“对!我们可以将大哥的家书,以及户部、工部关于支持边军补给效率提升的数据,作为反击的利器!”
“不仅如此,”
叶明继续道,“我们还要反将一军!可以指出,边关军备,尤其是军械更新、城防修缮,以往常因朝廷各部效率低下、款项拨付迟缓而延误。”
“如今新政初显成效,正应借此机会,进一步整顿相关衙门,确保边军所需能够更快、更好地得到满足!将边关告急,转化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理由!”
李君泽听得心潮澎湃,用力一拍叶明的肩膀:“妙啊!表弟!如此一来,他们的攻击反而成了推动新政的助力!我这就去整理相关数据和说辞!”
“等等,表哥,”叶明拉住他,压低声音,“还有‘万民陈情’之事。边关不稳,更显国内安定、民心稳固之重要。收集底层百姓对新政带来生活改善的反馈,此时显得更为关键。这能证明,新政不仅利于强兵,更在于安民,是国家稳定的基石。此事需加速,但务必更加小心。”
李君泽重重点头:“我明白。我会让下面的人抓紧,同时确保绝对隐秘。”
---
崔府,密室之中。
崔衍之并未真的生病,他精神矍铄地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儿子的汇报。
“父亲,消息已经放出去了,现在市面上都在议论,说叶家小子搞什么新政,劳民伤财,惹得天怒人怨,连狄人都看不过眼,打过来了!”
崔衍之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很好。朝议之上,我看他叶明如何辩解!边关烽火一起,谁还有心思管他那些鸡毛蒜皮的账本和数据?陛下就算再支持他,也要先顾着江山社稷的安稳!”
“只是……叶秋那边,此次应对得当,还得了嘉奖,我们若攻击他,恐怕难以奏效。”儿子有些担忧。
崔衍之冷哼一声:“无妨。叶秋是叶秋,叶明是叶明。我们不必直接攻击叶秋,只需强调边关形势危急,凸显内政‘折腾’之弊即可。”
“重点还是攻击叶明新政‘不切实际’、‘徒耗国力’,在此时刻,应暂停新政,集中全力应对边患!这才是老成谋国之道!”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另外,让我们的人在朝议上提出,边关军械粮饷乃当务之急,建议由熟悉旧例、经验丰富的官员统筹负责,以确保万无一失。若能借此机会,将部分财权重新抓回手中,那便是意外之喜了。”
一时间,各方势力都在围绕着北境的烽火和即将到来的朝议,进行着最后的谋划与布局。
原本聚焦于新政利弊的较量,因这突如其来的边患,变得更加复杂、凶险,也更具决定性。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