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剧县城内,热闹非凡。
刘禅军大胜黄巾贼寇,城中的百姓与将士都尽情庆祝着这份喜悦。
城中同时举办了盛大的典礼,为一众将士论功行赏。刘禅与诸文臣、武将一起纵情畅饮,直至天明。
自此,青州再无强大的黄巾势力,刘禅终于可以施展一番作为。
三日后,剧县,弘农王府。
“文举,孤有重要事情想要跟你商议。”
说起政务,刘禅立刻想到了孔融,于是传他到府上密谈。
“殿下,可是为了青州各州郡太守的人选?”孔融微微一笑,似乎已经猜到刘禅的心思。
“哈哈,还得是文举你。”刘禅暗自钦佩。
孔融在政务上的才能,明显比他的统军能力强得太多。
“那你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朱虚县的管宁,高唐县的华歆,平原县的管仁……,这几人皆德才兼备,可堪大用。”孔融当即拿出一列名单,交给了刘禅。
“没想到管氏一族竟有如此多的贤才。”
“这也不算奇怪,青州管氏大多都是昔日齐国国相管仲的后裔。”
“看来要治理青州,确实无法绕开管氏这样的世家豪门。他们世代繁衍于此,早已根深蒂固。”刘禅只好在心中妥协。
“也罢,唯贤是举,唯才是用。只是像华歆这些人,为何在平原郡时没有听人提及过?”
“臣也是前些时日才听人说起,他们之前都在辽东避难。”
“原来如此,那在辽东避难的青州子弟多吗?”刘禅顿时记起太史慈他们就是刚从辽东避难返回。
“不下百余人。”
“青州的人才流失有些严重啊!”
“如今青州已定,文举你当速速遣人召回辽东的世家子弟,只要有愿意回来的才智之士,都给他们官做。”
“好,微臣这就去办。”
“切记!此事一定要做得隐秘。”刘禅担心因此与辽东公孙度结怨。
说起来,这青州北面的公孙势力实力强劲,也确实是个威胁。不过,他似乎并没有南下中原的野心,反而把兵力用于东扩。
但刘禅却不能不严加防备,从辽东到青州可以走海路,而且路途并不遥远。
“殿下,可还有事?”孔融见刘禅欲言又止,追问道。
“如今青州已定,孤想扩建临淄城,文举以为如何?”
“殿下不可,扩建城池实乃劳民伤财之举。青州之地黄巾肆虐多年,急需休养生息,还望殿下三思而行。”
说完,孔融恭敬一拜,又似在为青州百姓请愿。
“文举,何至于此!”刘禅连忙扶起他。
“道理本王都懂,只是考虑到太后她们要从东郡归来,确实需要一座宫殿。”
“殿下若想移驾临淄城,并无不可。临淄乃齐国故都,城池高大,其中还有一处内城,待修葺之后,可以作为殿下及太后的住处。”
“这个办法好!那就安排些人将临淄内城修葺一番,将就着住吧。”刘禅当即同意了孔融的建议。
“殿下真乃贤德之君。”
主公听劝,这一点让孔融很是满意,于是趁机奉上一段彩虹屁。
“文举什么时候也学会了阿谀逢迎?”
“这可不是奉承,殿下做得对,自当受到称赞。”
刘禅心中顿时有些沾沾自喜,这文化人夸人的时候就是不一样。
“为君者,最难的就是克制欲望。若殿下奢靡,则上行下效,必定骄奢成风。而若……”孔融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劝谏的机会。
“太后一行人数日便到,文举且先去安排吧。”
刘禅立马出言打断。他知道,若不制止,孔融至少能说上三天三夜,比卢植的战斗力还要强上一截。
临淄,因东临淄水而得名。
它作为青州治所长达三百余年,又曾是古齐国的都城,声名显赫,是汉朝五都之一。
临淄城,是仅次于洛阳的一座坚城。
也难怪之前徐和黄巾势力也束手无策,只能选择围困。
受黄巾之乱的影响,城中早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仅有百姓四万余户,人口不足四十万。
要知道,在大汉初期,临淄城可是有十万户,人口过百万,比当时的都城长安的人数还多。
临淄城的布局变化不大,依旧分为大城与小城两部分。
大城为平民居住,而西南一侧的小城,则是官吏的办公区域。自刘禅移驾之后,郡府那帮吏员就搬了出去。
他们将小城腾出来,并修葺了一番,作为王城。而修葺后的王城宫殿,焕然如新,颇有几分洛阳皇宫的模样。
刘禅看了之后,很是满意,直夸孔融有丞相之才。
十日后,临淄城西。
刘禅率领一众文臣、武将静静在雍门外等候着。
春风轻拂而过,在众人心中漾起层层暖意。
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
田野间,那粟麦种子早已化作一株株嫩绿的幼苗,一片生机勃勃。
荀彧看着车窗外的景象,心中格外感慨:“公达,你的选择才是对的,弘农王并没有传言中那样不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阿斗穿越昭宁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阿斗穿越昭宁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