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轨号的能量帆还沾着猎户座的星尘,感应水晶突然泛起温润的米白色。水晶表面展开的星图中,一颗被环形大陆包裹的星球正散发着柔和的能量波,大陆边缘的建筑群不像常规的几何体,反而像一群蜷缩的生命体——有的如螺旋上升的贝壳,有的似层层叠叠的叶片,最高的几座“塔楼”竟长着会随风摆动的“枝丫”,枝丫末端还悬挂着发光的“果实”。
“是‘筑灵星’。”李强的全息影像调出星球档案,指尖划过那些奇特的建筑轮廓,“星际联盟的‘活体建筑博物馆’,这里的所有建筑都不是钢筋水泥浇筑的,而是用基因编辑的‘建筑植物’培育而成。它们能像生物一样生长、呼吸,甚至能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形态。”
林夏将元初水晶贴近感应水晶,米白色光晕中浮现出更生动的画面:建筑植物的根系在地下编织成网络,像毛细血管般输送着养分;墙体是厚实的叶片,表面布满能吸收星光的气孔;屋顶的“瓦片”其实是重叠的花瓣,雨天会闭合挡雨,晴天则展开吸收能量;最神奇的是那些“塔楼”,它们的主干会随着恒星的移动缓慢旋转,确保每个房间都能晒到均匀的阳光。
“这哪是建筑,简直是会住人的森林。”小张放大画面,看到几个穿着亚麻长袍的身影正在给一栋建筑“修剪枝叶”——他们手持特制的能量剪,剪掉过于茂盛的“墙体”,再用营养液涂抹切口,切口处很快就长出新的嫩芽,重新围成一扇窗户。
共生兽对着水晶发出好奇的嘶鸣,体内的红蓝光晕与建筑植物的能量波产生共振。小家伙用爪子在控制台上划出一片叶状图案,感应水晶立刻显示出建筑植物的基因序列——它们的DNA中融合了树木的坚韧、珊瑚的群居性和真菌的适应性,正是这种多元基因,让它们能长成适合居住的形态。
星轨号降落在筑灵星的“中央苗圃”时,迎接他们的是位白发老者。他穿着用建筑植物纤维织成的长袍,袍子上绣着藤蔓状的花纹,自我介绍是“筑灵师”族群的族长。“我们的建筑从不下地基,”老者指着脚下的土地,星轨之丝能感知到无数纤细的根系在土壤中游走,“这些根系会避开地下的水源和生态系统,像水流一样找到最适合生长的路径,既稳固又不破坏环境。”
跟着老者走进一座“贝壳屋”,内部的景象令人惊叹:墙壁是半透明的珍珠质层,能过滤掉刺眼的阳光,留下柔和的光斑;地板由弹性十足的气生根编织而成,踩上去像踩在厚地毯上;天花板垂下无数发光的“气根灯”,它们的亮度会随着室内人员的数量自动调节——人多时变亮,人少时变暗,节能环保得恰到好处。
“这栋贝壳屋已经生长了五十年。”老者抚摸着墙壁,墙体微微起伏,像在呼吸,“最初只是颗种子,我们根据居住需求,用能量引导它的生长方向:需要窗户的地方就抑制细胞分裂,需要承重的地方就促进木质化。它就像个懂事的孩子,总能长到我们需要的样子。”
在“叶片公寓”区,他们看到了更精妙的设计。每栋公寓都是一片巨大的复叶,叶片的脉络是天然的水管和电路,叶柄则是连接各单元的通道。公寓的“门”是两片能开合的小叶子,住户用指纹触摸叶片,叶片就会识别身份自动打开;阳台上种植着能产生氧气的“绿苔地毯”,踩上去会释放出淡淡的清香。
“最妙的是‘自愈系统’。”老者指着一栋正在修复的公寓——它的一侧墙体被陨石碎片砸出个洞,周围的叶片正迅速向洞口聚集,分泌出透明的胶状物质,胶状物质接触空气后硬化,不到半小时,洞口就被新的组织覆盖,只留下淡淡的疤痕,“传统建筑坏了需要修补,我们的建筑能自己愈合,就像动物的伤口结痂。”
在“塔楼森林”,他们见到了筑灵星的标志性建筑——五十座螺旋上升的“星塔”。这些星塔的主干是基因编辑的巨树,树枝被引导着长成环形的房间,树干内部有天然的电梯井,电梯其实是个能上下移动的“树屋舱”,由藤蔓牵引着升降。站在最高的星塔顶,能看到整个环形大陆的建筑群落——它们像一片巨大的有机体,在恒星的照耀下泛着生命的光泽。
“这些星塔是筑灵星的‘生态调节器’。”老者指向塔顶的“果实”,那些其实是能量储存器,“白天吸收星光转化为能量,夜晚释放出来维持大陆的温度平衡;它们的叶片能过滤空气中的杂质,根系则能净化土壤和水源。建筑不再是环境的负担,而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参观途中,林夏注意到所有建筑都没有明确的“完工”状态。有的正在“长高”,有的在“增肥”,有的甚至在“搬家”——一栋小型蘑菇屋的根系突然收缩,整个建筑缓缓抬起,像被无数只无形的手托着,平移到十米外的空地上,腾出的地方很快就长出一片新的草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因果树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因果树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