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刚把"生活智慧实验室"的木牌挂在活动室门口,就被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拽了过去。张大爷蹲在地上,手里攥着个拧成麻花的铁丝,旁边摆着个三条腿的小板凳,凳面裂了道两指宽的缝。
"小林你看这事闹的!"老爷子往铁丝上啐了口唾沫,使劲一拧,铁丝愣是没动,"昨天想给这板凳换条腿,结果铁丝没拧好,反倒把旧腿给掰折了。现在的铁丝看着亮堂,咋比六十年前的软乎这么多?"
沈砚舟扛着工具箱从数字工坊走过来,听见这话乐了:"您这是用老法子对付新材料。现在的低碳钢丝就得用尖嘴钳拧,我给您找个省力的招儿。"他蹲下来掏出个带齿轮的钳子,三两下就把铁丝拧成个结实的马蹄扣,"您看,这叫杠杆原理,比纯靠劲儿好使。"
张大爷盯着那钳子直咂嘴:"嘿,这小玩意儿比我那老虎钳管用!想当年我在纺织厂修机器,全靠一把扳手走天下,现在的工具都带'脑子'了?"
林深突然拍了下手:"这不就是咱实验室要干的事嘛!把老辈儿的生活手艺和现在的新方法搁一块儿,互相搭把手。您修板凳的经验值钱,小沈这省力的工具也有用,合在一起才叫真本事。"
正说着,刘奶奶端着个豁口的砂锅站在门口,锅里飘出股焦糊味。"你们看我这记性!"老太太拍着大腿,"想给重孙子熬点小米粥,结果火开太大,锅底烧裂了。这砂锅是我嫁过来时带的,用了四十年,扔了怪可惜的。"
沈砚舟接过砂锅翻来覆去看了看:"这好办,用食品级硅胶补就行,耐高温还无毒。上周我刚帮3栋王师傅补好了他爷爷传下来的铜锅,现在炖肉照样香。"
"补锅?"刘奶奶眼睛瞪得溜圆,"现在还有这手艺?我以为早就跟着剃头挑子一块儿绝迹了呢!"
"手艺没绝迹,就是换了身行头。"林深从储藏室翻出卷透明胶带似的东西,"您看这硅胶条,比当年的铁补丁轻便,还不生锈。不过话说回来,您熬粥时先烧开水再下米,不容易糊锅,这可是您上次教我的诀窍。"
周围很快围拢了一群居民。穿花衬衫的大叔举着个掉了底的竹篮:"那我这篮子能修不?我爸编了给我装鱼的,现在底漏了,想修修给孙子装玩具。"
刚搬来的95后小夫妻拎着个变形的塑料收纳箱挤进来:"我们这箱子装书装变形了,网上说用吹风机吹软了能掰回来,试了三次都没成,是不是得用老法子捆着?"
林深干脆把实验室的门敞开,在墙上贴了张"生活难题征集榜",红笔写着"不管是修东西、做吃食、过日子,有招儿的教招儿,没招儿的学招儿"。没半袋烟的功夫,榜上就被各种歪歪扭扭的字迹填满了:
"求问:腌萝卜咋能不发霉?"——刘奶奶邻居
"求助:智能马桶盖总误触,咋调灵敏度?"——7栋小年轻
"分享:旧毛衣拆了编地垫,又软和又防滑"——4栋李婶
"你看这热度,"沈砚舟给台钻换钻头,"比数字工坊刚开时还火。昨天我刷到个新闻,说现在年轻人租房都备着工具箱,可真遇到水管漏水,还是得找楼下大爷支招。"
林深正给张大爷的板凳腿刷木胶,闻言抬头笑:"可不是嘛!上周新来的实习生小郑,买了套两千块的空气炸锅,结果炸出来的红薯还没刘奶奶用柴火灶烤的香。刘奶奶说'你得先把红薯埋在灶膛余烬里捂半小时',这就是书本上学不到的智慧。"
说话间,实验室门口突然一阵骚动。穿西装的男人扶着个戴护腰的老爷子走进来,老爷子手里攥着个老式搪瓷杯,杯沿豁了块瓷,里面泡着黑乎乎的东西。
"我爸这腰啊,"男人叹着气,"年轻时开货车落下的毛病,贴了多少进口膏药都不管用。昨天听张大爷说实验室能支招,非得来看看。"
老爷子把搪瓷杯往桌上一墩,杯底的渣子颤了颤:"我这是自己配的草药酒,擦着能舒服点,就是味儿太大,我那小孙子嫌呛。你们有啥新法子能去去味儿不?"
刘奶奶凑过来闻了闻,突然一拍大腿:"你这是少了道工序!当年我家老头子在生产队累伤了腰,我就往药酒里泡了两瓣陈皮,既能去味儿,还能活血。不过现在年轻人讲究,你可以装在喷雾瓶里,喷完用保鲜膜裹十分钟,味儿散得快。"
沈砚舟赶紧从数字工坊拿来个小喷雾瓶,又找出食品级保鲜膜:"我再教您个招儿,用手机备忘录记着每天擦几次,设个提醒,比您记在台历上靠谱。"
老爷子拿着喷雾瓶试了试,笑得皱纹都挤到了一块儿:"这玩意儿比我那搪瓷杯方便!以前擦药还得解腰带,现在对着腰眼喷两下就行,不耽误抱孙子。"
这话引得众人都围了过来。3栋的小王举着个断了带的背包:"那我这背包能修不?是我媳妇送我的第一个生日礼物,拉链头掉了,配了好几个都不合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