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塔第三层的法则星辰已不知流转了多少春秋。外界或许已过百年,或许已逾千年,但对沉浸在法则海洋中的秦风而言,时间只是感知的标尺。当他周身的三色光华终于凝为圆融无缺的光环,时间、轮回、阴阳三道法则的星辰同时爆发出璀璨至极的光芒,他便知,这三道法则已臻圆满。
时间法则的圆满,始于对“流速”的绝对掌控。
秦风曾困于“过去不可改,未来不可定”的桎梏,直到他将九世记忆中所有关于“等待”与“疾驰”的感悟融合——第一世铁匠铺前等待淬火的焦躁,第三世沙场上策马冲锋的急切,第九世古松扎根山巅三百年的沉静。
他尝试让自身时间流速与外界彻底剥离。起初,是让指尖的一滴灵液在刹那间经历百年蒸发,又在转念间回溯至饱满状态;后来,他能让周身十丈内的空间陷入“时间停滞”,星空中奔涌的法则流痕在这片区域化作静止的雕塑,唯有他的呼吸与心跳如常。
“时间的本质,是‘感知’的刻度。”当这个念头浮现,秦风忽然能在一念之间,让自己的神识跨越千年。他“看”到轮回塔外沧海桑田的变迁,“听”到九世亲友早已化作尘土的叹息,却心如止水——因为他同时明白,所谓永恒,不在时间的长度,而在当下的“存在”。
他抬手对着虚空一握,一道时间长河的虚影在掌心显现,河水中既有奔腾向前的未来浪花,也有逆流而上的过往涟漪,更有凝滞不动的“此刻”磐石。他能从中随意取出某片属于过去的浪花,也能将当下的磐石投入未来的河道,却不会引发任何法则反噬——这便是时间法则圆满的境界:以心为尺,度量万古,却不被万古所困。
轮回法则的圆满,在于“跳出因果,却护因果”。
九世记忆在识海中已化作完整的轮回图谱,秦风能清晰看到每一道因果线的起点与终点,甚至能追溯到因果诞生前的“因前因”。他曾试着为一道本该堕入无间地狱的残魂改写因果,却发现强行扭转只会让因果线断裂,衍生出更恐怖的业力。
直到他想起身为仙帝时,曾见天道以轮回为磨,磨去众生的执念,却从不干涉众生的选择。“轮回的本质,是‘平衡’的容器,而非‘审判’的工具。”
秦风指尖的轮回之力化作一道柔和的光,包裹住那道残魂。他没有改写因果,而是将残魂中最强烈的执念——对妻儿的亏欠,剥离出来,化作一枚因果种子,投入轮回长河。不久后,残魂投生为一农户,而那枚种子则让他在成年后,遇到了一对与前世妻儿容貌相似的孤儿寡母,他倾力相助,了却了执念。
这便是轮回法则圆满的妙处:不强行改变因果,而是引导执念找到归宿,让轮回之河始终保持平衡。此刻,秦风甚至能在识海中模拟出整个轮回体系的运转,却始终保持着旁观者的清明——他是法则的掌控者,而非轮回的囚徒。
阴阳法则的圆满,藏在“包容”二字里。
秦风曾以为阴阳是绝对的对立,直到他将时间的“流逝与静止”、轮回的“因与果”都纳入阴阳的范畴。他发现,时间的流逝为阳,静止为阴;轮回的因为阳,果为阴。甚至连他自身的“存在”为阳,“神识”为阴。
他尝试将阴阳二气融入天地万物。指尖划过虚空,阳气化作的火焰不再灼烧,反而滋养着一株法则凝结的灵草;阴气凝成的寒冰不再冻结,反而让灵草的根系更加坚韧。他让至阳的太阳星与至阴的太阴星在识海中重叠,两星碰撞的瞬间,没有湮灭,反而化作一道混沌气流,这气流能演化出万物——既可成山,亦可成海;既可生灵,亦可化煞。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当《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话在识海中响起,秦风终于明白,阴阳法则的圆满,不是掌握了某种力量,而是理解了万物运转的根本规律。他周身的黑白二气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形无质的“道韵”,这道韵流转间,天地万物的阴阳变化尽在他的感知之中——他不必主动催动,便已是阴阳的一部分。
三道法则的圆满,让轮回塔第三层的空间都微微震颤,仿佛在催促他进入第四层。可每当秦风试图触碰通往上层的门户,都会被一道无形的屏障弹回——那屏障由纯粹的空间法则构成,只有掌控空间法则,才能打开。
与三道法则的顺遂不同,空间法则依旧像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他曾以为空间是“三维的容器”,便尝试以神识构建出长宽高的坐标,却发现无论如何精确,都无法捕捉到空间的“弹性”——为何有的地方咫尺天涯,有的地方却能一步千里?
他将时间法则的“流速”与空间结合,试图以时间的快慢拉伸空间,结果空间纹丝不动,反倒是时间流出现了扭曲;他用轮回法则的“因果”连接两处空间,却发现没有因果关联的空间,根本无法建立联系;他甚至将阴阳法则的“包容”注入虚空,希望空间能像阴阳一样自行演化,可得到的只有一片死寂的虚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铜镜约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铜镜约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