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着分析道:“反观曹军,虽号称百万,实则已是强弩之末!其军为追击我主,昼夜兼程,急行三百余里,兵法有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此乃其一弊也。其二,曹军多为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今于大江之上,如履薄冰,一遇风浪,便呕吐不止,战力大减。其三,荆州百姓、将士归附曹操,实乃为其威势所迫,并非心服,人心不稳,一有变故,必生内乱。此三者,皆是曹军必败之因!”
他站起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孙权,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如今,孙将军坐拥长江天险,虎踞江东,士卒精锐;刘使君心怀仁德,虎将如云,占据上游。若将军能与我主同心协力,互为唇齿,以逸待劳,以水克陆,则击溃曹军,易如反掌!”
他描绘出一幅激动人心的蓝图:“届时,曹操兵败,必然退回北方,再无力南下。而荆州与江东,便归属我两家所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与曹贼划江而治,共图天下!成败兴亡之关键,全在将军今日一念之间!还望将军早作明断!”
孙权听罢,只觉得胸中一股豪气勃然而生,他猛地一拍大腿,霍然起身,放声大笑道:“先生一席话,真如拨云见日,令我茅塞顿开!好!我意已决!即刻召集众将,商议发兵破曹事宜!”
会后,孙权对诸葛亮与陆瑁的态度愈发亲切。当晚,鲁肃于府中大设宴席,盛情款待二人,席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孙刘联盟的大势,至此已定。
酒过三巡,宴席上的气氛正当热烈。鲁肃放下酒杯,目光转向身旁沉静如山的陆瑁,脸上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缓缓道:“陆将军,分别多年,江东有一位故人,对将军可是日思夜想。今日,肃特意将他请了来,想给将军一个惊喜。”
陆瑁闻言,心中一动,正待询问,却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人从堂外缓步走入。此人年岁与陆瑁相仿,身着一袭剪裁得体的深色儒袍,身形颀长,面如冠玉,目若朗星。他头戴纶巾,不佩刀剑,手中只持一卷竹简,浑身上下透着一股浓厚的书卷气。然而,在他那儒雅谦和的外表之下,一双眸子却清亮而锐利,仿佛能洞悉人心,眉宇之间藏着一丝与年龄不符的沉稳与智睿。此人,正是已在江东崭露头角,深受孙权器重的新进才俊——陆逊,陆伯言。
陆逊的目光在堂内一扫,当他看到陆瑁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庞时,整个人都僵住了。他手中的竹简“啪”地一声掉落在地,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错愕,随即被巨大的、难以抑制的狂喜所淹没。他嘴唇微颤,声音都带着一丝抖动。
“瑁……瑁弟?!”
“兄长!”陆瑁亦是霍然起身,那张在刀光剑影中始终冷峻的脸上,此刻也写满了复杂的情绪。他快步上前,对着陆逊一抱拳,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为这一声沉甸甸的呼唤。
鲁肃见此情景,满意地捋了捋胡须,他站起身,对着诸葛亮笑道:“军师,你看,果真是兄弟情深啊。不如,就让我等暂且回避,给他们兄弟二人留些空间,好好叙一叙这十数年的离别之情。”
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在陆逊和陆瑁之间一转,心中早已明了鲁肃的用心。这不仅仅是兄弟团聚,更是一场精心安排的攻心之战。他却并不点破,亦不阻拦,只是淡然一笑,起身道:“子敬先生安排得周到,亮亦不愿扰了他们兄弟重逢的雅兴。”
说罢,便随鲁肃一同离席,向隔壁的茶室行去。
待堂上只剩下兄弟二人,那股初见时的激动渐渐平复,取而代之的是一丝久别重逢的沉默与尴尬。
陆逊率先打破了沉默,他上前一步,紧紧抓住陆瑁的手臂,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满是心疼与不解:“瑁弟!这些年,你究竟去了哪里?又为何……为何会投奔了那刘备?你可知,我江东如今正是用人之际,以瑁弟这一身惊世骇俗的武艺和胆识,若肯留下,吴侯必当重用,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陆瑁感受着兄长手上传来的温度,心中一暖,却也只能无奈地叹息道:“兄长,非是小弟不愿效力东吴,实乃天下大势所迫。曹操虎踞北方,席卷中原,如今又鲸吞荆州,其志在一统天下,已是昭然若揭。若我东吴与刘皇叔不摒弃前嫌,联手抗曹,恐怕唇亡齿寒,皆难幸免。我此刻,不仅是为刘皇叔而战,更是为我江东基业而战啊!”
“瑁弟所言,为兄岂能不知?”陆逊追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合力抗曹,乃是必然!但为何非要效力于刘备麾下?他如今兵败势微,如飘零之浮萍,前途未卜。你留在我江东,同样可以抗曹,甚至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你我兄弟二人,一文一武,联手辅佐主公,岂不更能保我陆氏一族,保我江东百年基业?”
“兄长,道不同,不相为谋。”陆瑁轻轻挣开陆逊的手,神情变得无比郑重,“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我辈武人,当择明主,行大义。刘皇叔乃汉室宗亲,仁义之名播于四海,虽屡遭挫折,却百折不挠,此乃汉室正统之名分。如今,他又有军师这等经天纬地之才为谋主,关、张、赵云等盖世虎将为羽翼,未来必能成就一方霸业,兴复汉室!此非一方之主,乃天下之主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