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江夏城内,空气中已带着几分萧瑟的寒意。刘备的府邸之内,气氛却与外界的肃杀截然不同,洋溢着一股振奋人心的暖流。
刘备手持刚刚从乌林前线送来的战报,那张素来写满忧思的脸上,此刻绽放着许久未见的爽朗笑容。他快步走到正凝神观看着地图的诸葛亮面前,将战报递了过去,大笑道:“军师,快看!大喜!子璋用兵,当真是神出鬼没,竟将徐晃的数千精锐玩弄于股掌之间!他这‘游击’之法,运用得如此巧妙,真是让我军士气大振!哈哈,还有江东周公瑾那边,首战亦是告捷,当真是好消息不断啊!”
诸葛亮接过战报,细细看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赞赏。他轻轻摇动羽扇,目光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亮亦在等此佳音。昔日长坂坡上,子龙将军真的捡回来一个宝,实乃慧眼识珠,为主公发掘了一块璞玉啊。”
“是啊,谁能想到,当初那个浑身浴血的少年,如今竟已成长至此。”刘备感慨万千,他放下战报,起身走到窗前,负手望向远方乌林的方向,“备初时还担心他少年意气,只是一员冲锋陷阵的猛将。如今看来,其智略与胆魄,竟足以独当一面了!”
“主公,子璋此人,确为不凡之才。”诸葛亮也缓步走到刘备身边,分析道,“他能在野狼谷那样的绝境之中,重整残兵,死战突围;亦能在断魂坡的险境下,以弱胜强,痛击强敌。这份临危不乱的气度与因势利导的智慧,在年轻一辈中,实属难得。”
刘备重重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不错。徐晃乃曹军宿将,用兵向来老辣沉稳,却被子璋这般反复袭扰、周旋,进退失据,确实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子龙之勇,亦是此战获胜的关键。”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若非子龙在断魂坡上,以雷霆之势,率五百死士凿穿敌阵,为子璋创造了放火烧粮的绝佳时机,恐怕此战胜负尚在两可之间。以勇辅智,以智驭勇,二人相得益彰。”
听到此处,刘备忽然畅快地笑道:“子龙、子璋,一刚一柔,一勇一谋,配合得如此默契无间,倒真让备想起了当年与云长、翼德并肩血战的日子了!”
话音未落,府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隐约的喧哗。一名侍卫快步入内,单膝跪地,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喜色,高声禀报道:“启禀主公、军师!前线又有捷报传来!陆将军在断魂坡大捷之后,巧借林中小路,成功摆脱了夏侯渊大军的追击,途中还设伏缴获了曹军一支小股押粮队,俘获粮草百余车!”
“哈哈哈哈!”刘备闻言,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抚掌大笑,“好!好一个陆子璋!真乃深藏不露之将才也!竟能反客为主,从虎口之中夺食!”
诸葛亮也微微一笑,羽扇轻摇:“徐晃虽勇,却对荆州山川地势一无所知,此乃兵家大忌。子璋却是在此地生长,熟悉每一条山间小路,能将地利之优发挥到极致,化被动为主动,这一仗,打得确实漂亮。”
刘备意气风发,转身从案上拿起酒樽,高高举起,豪迈地对诸葛亮道:“来,军师!你我当共饮此杯!为子龙,为子璋,为我军这振奋人心的胜利,干一杯!待他们凯旋之日,备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为他们设宴犒赏!”
诸葛亮举杯与刘备轻轻一碰,一饮而尽。放下酒樽后,他却忽然沉吟道:“主公,亮有一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军师但说无妨!”
“依亮之见,此战之后,不若擢升子璋,令其独领一军。他已经用数场大捷,展现出了非凡的统兵才能与独特的战法。若能予其独断之权,我军便多了一支神出鬼没、令敌防不胜防的奇兵。日后,定能成为主公扫平天下的又一柄利剑!”
刘备闻言,眼睛顿时一亮,仿佛拨云见日,他一拍大腿,兴奋道:“军师之言,正合我意!我竟未想到此节!此言极是!”
他重重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好!就这么办!等他们归来,我便当众宣布此任命!”
江夏府邸之内,君臣二人为前线的一场奇胜而欢欣鼓舞,定下了未来的大计。而他们并不知道,在数百里之外的长江之上,一场真正决定天下归属的滔天风暴,已然拉开了序幕。
曹操的百万大军已顺江而下,兵锋直指江东。周瑜的反间之计已悄然布下,蔡瑁、张允两位荆州水军都督的命运,已如风中残烛。而一位名为庞统的“凤雏”,也正带着他的连环之策,悄然登上了曹操的旗舰……
赤壁之战的巨幕,就此正式拉开。
清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在一条隐蔽的山涧里。
劫后余生的士兵们大多靠着湿滑的石壁或树根沉沉睡去,鼾声和梦呓声此起彼伏。少数醒着的,则默默地处理着伤口,或者低声交谈,分享着仅有的一点干粮和水。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汗水味以及泥土的清新气息,混合成一种疲惫却又带着生机的味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