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见关羽态度坚决,言辞恳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随即立刻正色道:“云长既有此决心,亮又何疑?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将军愿立军令状以明心迹,亮自当奉陪!”
他立刻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关羽毫不犹豫,大步流星地走到案前,挽起衣袖,接过狼毫笔,蘸饱了浓墨。帐内一时寂静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只见他笔走龙蛇,在一张白绢上奋笔疾书,写下了军令状,内容清晰明确:若于华-容道拦截曹操,未能擒获或故意放走,甘当军法。写毕,掷笔于案,将写好的军令状双手呈上。
诸葛亮双手接过军令状,仔细看过,郑重地点了点头,将其小心收起,然后转向关羽,语气变得无比严肃:“如此,便烦请云长将军,亲率本部五百校刀手,即刻前往华容道设伏。此地山路狭窄,林木茂密,泥泞难行,乃曹操败逃必经之险要。将军可依山傍险,多砍伐树木,布下障碍,以逸待劳,待曹军经过,再行截杀。切记,只需拦截,不必死战,务必擒住曹操,带回夏口!”
“关某领命!”关羽抱拳领命,转身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中军大帐,那挺拔的背影,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绝。
刘备闻言,虽仍有些不解,但出于对诸葛亮的绝对信任,也就不再多问,只是点了点头。
帐外,江风更劲。各路兵马已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奔赴各自的战场。夏口渡口,只剩下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人,静待着赤壁方向传来的最终捷报,以及那场早已被精心算计的华容道之会。
赤壁江面上,大火仍在熊熊燃烧,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无数烧焦的船骸、断裂的桅杆和漂浮的尸体随着江水缓缓流动,空气中弥漫着令人作呕的焦糊味和血腥气。
曹操在张辽、许褚、徐晃等一众心腹将领的拼死护卫下,终于冲破了东吴水师的拦截,狼狈不堪地登上了荆州北岸。放眼望去,岸边的营寨同样是一片火海,残存的士兵如同惊弓之鸟,四散奔逃,建制早已荡然无存。
“丞相!快走!周瑜的水军随时可能追上岸来!”张辽抹了一把脸上的烟灰,焦急地催促道。
曹操望着身后那片炼狱般的景象,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痛苦和愤怒。他戎马一生,何曾遭遇过如此惨败!八十万大军南下,本欲一统江南,却不想竟落得如此下场!他紧握着拳头,指甲几乎嵌入掌心,但此刻不是悲愤的时候,保命要紧。
“走!往乌林方向撤!快!”曹操嘶哑着声音下令。
残存的曹军将士,在各级将领的勉强收拢下,开始朝着内陆方向溃退。他们丢弃了沉重的盔甲和辎重,只求能跑得快一些。来时的意气风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劫后余生的恐惧和茫然。
夜色深沉,道路泥泞。赤壁的大火之后,天空开始飘落细雨,很快变成了瓢泼大雨。雨水浇灭了部分岸边的火焰,却让逃亡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士兵们在黑暗和泥泞中跋涉,不时有人滑倒,或者因为伤势过重、体力不支而倒在路旁,再也无法起来。
“丞相,前面探路的斥候回来了!”一名亲兵跑来禀报。
“情况如何?”曹操急切地问道。
“回丞相,前方道路尚且通畅,但……但据说乌林西面的山林中,有刘备的伏兵出没,袭扰我军散兵和粮道……似乎是之前那股……陆瑁和赵云的残兵。”
“陆瑁!赵云!”曹操听到这两个名字,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正是这两人在后方的袭扰,让他心烦意乱,加速了决战的决心,间接导致了今日的惨败。如今他们竟然还在!“这些该死的山鼠!传令下去,各部收拢队形,加强警戒,快速通过乌林地界,不得停留!”
“还有,”曹操顿了顿,看向身边的程昱,“德谋,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最为稳妥?”
程昱拿出早已被雨水打湿的地图,仔细辨认着:“丞相,从此地往北,有两条路可回许昌。一条是南彝陵,路近但险峻狭窄,恐有埋伏;另一条是北彝陵,绕道稍远,但相对平坦开阔些。”
曹操想了想,之前斥候的回报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他心有余悸。“诸葛亮智计百出,周瑜用兵狡诈。南彝陵那等险要之地,他们岂能不设伏兵?我们不可再冒险!传令,全军取道北彝陵!”
“是!”
曹操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疲惫不堪的曹军,在雨水的冲刷和对未来的恐惧中,拖着沉重的步伐,朝着北彝陵方向艰难行进。他们不知道,这条看似“安全”的道路上,同样布满了致命的陷阱。张飞的三千精兵,早已在葫芦谷口严阵以待,只等着他们进入埋伏圈,点燃那早已准备好的“迎宾”之火。
而更远的前方,华容道那条更为狭窄、更为凶险的小径上,关羽和他手下的五百校刀手,也已悄然抵达,正默默地等待着那位昔日恩主、今日国贼的到来。一场场精心策划的拦截战,即将在曹操的归途中接连上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