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闻报,大惊失色!他与孔明,情同鱼水,早已视同手足。他立刻不顾自己的病体,亲自乘车,赶往诸葛亮府上探视。
他来到诸葛亮的卧榻边,只见自己的军师面如金纸,双目紧闭,呼吸微弱,仿佛随时都会撒手人寰。
“军师!”刘备抓住诸葛亮的手,急切地问道,“你所感何疾?为何病得如此沉重?”
诸葛亮缓缓睁开眼,虚弱地答道:“臣……忧心如焚,五内俱裂……恐……命不久矣!”
“军师究竟在忧虑何事?”刘备连问数次,诸葛亮只是摇头,闭目不答,一副万念俱灰的模样。
刘备心急如焚,再三追问。
诸葛亮这才喟然长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般说道:“臣……自出茅庐,得遇大王,相随至今,您对臣,言听计从,信任有加……臣亦不敢有负托付。如今,幸得大王已有两川之地,基业已成,不负臣……夙昔之言。”
“但……目今曹丕篡逆,汉祀将绝,我等半生心血,将付东流!文武官僚,无不希望奉大王为帝,继承大统,灭魏兴刘!可……可大王您却坚执不肯……如今,众官皆有怨心,不久之后,必然人心尽散!若文武皆散,东吴、曹魏趁机来攻,这两川基业,亦将难保……到那时,臣……有何面目,去见先帝于九泉之下?臣……安得不忧?安得不死?!”
刘备听罢,泪流满面。他终于吐露了心声:“军师,吾非推阻,只是……只是怕天下人议论,说我刘备,也成了曹丕那样的国贼啊!”
“议论?”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圣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如今,您称帝,乃是名正言顺,继承大统,有何可议?!岂不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天下,是大汉的天下!这皇位,是孝愍皇帝留下的皇位!您不去坐,难道要让它空悬于此,任由国贼窃据吗?!”
刘备被这番话,彻底说动了。他心中的最后一道防线,轰然崩塌。他握住诸葛亮的手,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好……待军师病愈,我……我便行此事,未为晚也……”
话音未落,他眼中的“垂死”军师,竟“噌”的一下,从榻上跃然而起!精神矍铄,哪里有半分病态!
诸葛亮抓起羽扇,对着身后的屏风,猛地一击!
屏风应声而倒!只见屏风之后,黑压压跪倒了一片文武官员!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光禄卿黄权……成都朝堂的重臣,竟全都在此!
众人齐齐拜伏于地,山呼道:“大王既已应允!便请择日,恭行大礼!”
刘备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先是一愣,随即哭笑不得。他伸出手指,虚点着精神抖擞的诸葛亮,无奈地笑道:
“好啊!你们……你们竟设下此计,陷孤于不义!皆卿等也!”
诸葛亮率众官,再次拜倒:“主公顺天应人,乃是大义!何来不义之说?”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四月丙午。成都,武担之南。
祭天之坛,早已筑就。九层高台,巍峨耸立,象征九五之尊。
刘备身着十二章纹的冕服,头戴十二旒的冠冕,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一步一步,登上了高台。
他祭告了天地,祭告了汉室的列祖列宗。
谯周站在坛上,用一种庄严而又激昂的声音,高声朗读着祭文:
“……今曹操之子丕,凶逆放纵,窃据神器!群臣将士,皆以为汉室祭祀,不可断绝,备,宜延之……备,畏天明命,又惧高、光之业,将坠于地,谨择吉日,登坛告祭,受皇帝玺绶,抚临四方……”
祭文读罢,玉玺,被诸葛亮恭敬地捧在手中,缓缓呈上。
那一方碧绿的玉石,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润而又威严的光泽。它承载的,是四百年的汉家江山,是无数黎民百姓的期望,更是匡扶天下、讨伐国贼的,大义名分。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方玉玺,和那个即将接过它的人身上。
刘备伸出手,却在即将触碰到玉玺的那一刻,猛地缩了回来。他看着那方玉玺,又看了看阶下那一张张期盼的脸,脸上露出了极度痛苦的神情。
他捧着那沉重的冕服,颤声说道:“备,无才无德,何以承此大宝?还请诸位,另择贤德之人,以免孤,玷污了这汉家神器!”
诸葛亮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陛下!”
这一声“陛下”,让刘备浑身一震。
“您一生征战,平定四海,功德早已昭着于天下!您更是大汉宗室,血脉纯正!如今,您登坛祭天,已然昭告神明,继承大统,为何还要推辞?”诸葛亮的声音,回荡在高台之上,“这玉玺,代表的,是天命,是民心!您接过的,不是权位,而是责任!是为孝愍皇帝雪恨,为天下万民扫平奸佞的,责任啊!”
“陛下!!”
“陛下!!”
台下,文武百官,齐齐拜伏,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呼喊!
那一声声“陛下”,如同惊涛骇浪,拍打着刘备心中最后的那座孤岛。他看着诸葛亮那充满了信任与期盼的眼神,看着阶下百官那忠心耿耿的脸庞,看着远处,那无数翘首以盼的成都百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