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色未明,晨雾尚笼罩着沉睡的江陵城。
陆瑁已经悄然起身。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在妻女的床边,深深地,凝望了许久。他俯下身,在妻子关凤光洁的额头上,印下了,一个轻柔的吻;又在儿子陆岳那肉嘟嘟的脸颊上,留下了一个,带着胡茬微刺的,父亲的印记。
而后,他毅然转身,再无回头。
府外,乌骓马早已备好。陆瑁翻身上马,只带了简单的行囊与那杆,被妻子擦拭得,一尘不染的梅花枪。他没有向任何人告别,只是对着那座,还在沉睡中的,大将军府,遥遥地,行了一个注目礼。
随即,他双腿一夹马腹,骑着马,朝着成都的方向,绝尘而去。
自荆州至蜀中,道路,愈发崎岖。平坦的江汉平原,渐渐被,连绵起伏的丘陵所取代。
陆瑁并不急于赶路。他一边行进,一边,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这一次,他要说服的,是朝堂上的那群,主和派。
这些人,并非奸佞。他们中,有许多,是追随先帝半生,劳苦功高的元老;有许多,是蜀中本地的士族领袖,他们,更关心这片土地的,安宁与富庶;还有许多,是掌管钱粮户籍的务实官员,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大汉如今的国库,是何等的,捉襟见肘。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汉最应该做的,是休养生息,固守蜀中天险,而不是,再次发动一场,胜负难料的,国战。他们的“主和”,并非投降,而是一种,保守的,务实的,“自保”之道。
陆瑁知道,要说服他们,靠的,不能是,空洞的口号,更不能是,中都护的权威。他必须,用最无可辩驳的事实,最严谨周密的逻辑,以及,那足以,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火焰的,大义,来,彻底击溃他们,那看似坚不可摧的,“和平”堡垒。
他要,实现先帝的遗愿。他要,再造大汉!这,是他,对刘备的承诺。是,他对诸葛亮的承诺。更是,他对这个时代,许下的,宏愿。
十日后,成都,锦官城。
当陆瑁一身风尘,牵着马,出现在这座,繁花似锦的,天下雄城之下。
陆瑁没有耽搁,他直接前往丞相府,求见诸葛亮。二人,在书房密谈了,整整一个下午。没有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
而当陆瑁出丞相府后,丞相府,则立刻,向宫中,递上了一道奏疏:“大汉中都护陆瑁,不辱使命,已与东吴,达成共识。臣,恳请陛下,明日,召开朝会,共商,北伐大计!”
次日,成都皇宫,朝议大殿。
刘禅,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身边,丞相诸葛亮,羽扇纶巾,神色肃然。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旁。
当值事的宦官,用尖细的嗓音,高声宣布:“宣,中都护陆瑁,上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望向了,殿外。
陆瑁,身着中都护的紫色官服,腰悬佩剑,步履沉稳,从殿外,一步一步,走了进来。他没有看任何人,只是,目不斜视地,走到了大殿的中央,对着刘禅与诸葛亮,躬身行礼。
“臣,陆瑁,参见陛下,参见丞相。”
“爱卿,平身。”刘禅的声音,温和而平顺。
“子璋,你此行江东,促成孙刘联盟,实乃,不世之功。”诸葛亮缓缓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大殿,“今日,便请你,将此行成果,与盟约之细节,向陛下与诸位同僚,详细,禀明。”
“臣,遵命。”
陆瑁转过身,面向文武百官。他将,自己如何抵达江夏,如何与陆逊博弈,如何,在黄鹤楼上,与孙权,定下“东西并进,共伐曹贼”的盟约,简明扼要地,叙述了一遍。
当他说完,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诡异的,寂静。随即,便如同,烧开的水一般,彻底,沸腾了!
以李严为首的武将集团,个个面露喜色,摩拳擦掌。
“太好了!孙权那厮,总算,识时务了一次!”
然而,另一边,以光禄大夫谯周为首的文官集团,却是,愁云惨雾,忧心忡忡。
终于,谯周,这位在蜀中士林,德高望重的老臣,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先是对着刘禅,行了一个大礼,然后,才用一种,悲天悯人的语气,说道:
“陛下,丞相,中都护。老臣,有话要说。”
“谯大人,请讲。”诸葛亮抬了抬手。
谯周叹了口气,目光,扫过陆瑁,那张,年轻而坚毅的脸。
“中都护,少年英才,胆识过人,孤身入虎穴,而能,说服江东之主。此等功绩,老臣,佩服之至。”他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无比沉痛。
“但,佩服,归佩服。老臣,依旧要说,北伐,万万,不可!”
“为何不可!”性如烈火的魏延,当即,怒喝出声。
谯周没有理会他,只是,对着龙椅之上的刘禅,痛心疾首地说道:
“陛下!如今,我蜀中,百姓,渴望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连年的,战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