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两年一晃而过。
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
大汉迁都长安已有两年,当初还都的喧嚣早已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建设氛围。
这两年间,太尉庞统病逝,依其遗愿,魂归故里,葬入了荆州庞氏的祖坟。
而天下,也在这两年间积蓄着新的风暴。魏、蜀、吴三国,如同三头蛰伏的猛兽,都在舔舐伤口,磨砺爪牙,等待着下一次致命的扑击。
一场席卷整个中原的大战,已然箭在弦上。
大汉,未央宫。
年轻的天子刘禅端坐于御座之上,比起两年前,他的眉眼间多了几分沉稳与威严。岁月,终究是将一个青年打磨成了帝王。
殿下,站着大汉如今的几根擎天玉柱。
丞相诸葛亮、大司马大将军陆瑁、廷尉蒋琬、少府费祎,以及新任太尉姜维。
诸葛亮的目光,落在了许久未见的陆瑁身上,那张清瘦的脸上露出一丝似笑非笑的神情。
“瞧瞧,这是谁回来了?我们日理万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司马大将军,今天总算舍得进宫了。”
陆瑁一身戎装,身形挺拔如松,皮肤被风霜染成了古铜色,闻言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
“丞相说笑了。这两年,您和诸公坐镇中枢,治理天下,我可半点没敢闲着。大汉这几千里的边境线,我这两年拿脚都丈量了好几遍了。”
他这话一出,一旁的少府费祎顿时脸就垮了下来,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
“子璋,你还好意思说!”费祎忍不住开了口,语气里满是怨念,“你是没闲着,你是快把我这少府的府库给搬空了!你那五万大军,今天在陇西演武,明天跑去汉中拉练,后天又出现在荆州边上晃悠,光是粮草军械的耗费,账本都堆成山了!我每天夜里一闭眼,就仿佛能听见国库里铜钱哗啦啦往外流的声音!”
诸葛亮捋着胡须,也跟着补了一刀:“文伟说的不错。子璋你带着五万精锐在自家国境线上到处乱窜,东吴和曹魏的探子一天八百封急报往回送,都以为你要打过去了。就连我们自己驻守边关的将士,隔三差五就来问我,大司马是不是又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了?”
陆瑁被这俩人一唱一和说得有些招架不住,只能挠了挠头,露出一副“我错了但我下次还敢”的表情。
“丞相,文伟兄,就别取笑我了。陛下知道的,我这两年带着伯约,就是想练出一支真正的雄兵。一支……能够横扫天下的雄兵!”
说到最后一句,他脸上的嬉笑之色尽去,眼中透出的光芒,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升高了几分。
御座上的刘禅看着下面君臣间的熟稔与默契,眼中闪过一丝笑意。
这两年,诸葛亮与陆瑁,一文一武,已将行政权与军权交还于他。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相父牵着走的孩子,而是一个真正开始亲政的君主。他知道自己不如父皇雄才大略,但他也绝非昏聩无能的庸主。
他深吸一口气,将话题拉回了正轨,目光转向新任太尉姜维。
“伯约,说说吧,曹魏和东吴,最近可有什么异动?”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姜维身上。
陆瑁这两年,已将精锐中的精锐“无当飞军”的指挥权,正式交给了他最看好的这个年轻人。
姜维上前一步,躬身一拜,声音沉稳有力。
“启奏陛下、丞相、大司马。据无当飞军传回的密报,魏帝曹叡,已命大司马曹休,于许昌集结重兵,日夜操练。同时,命邓艾率主力进驻函谷关,加固关防。”
“不仅如此,”姜维的声音顿了顿,“原本曹魏在东吴防线,正有计划地向许昌和函谷关方向收缩。”
诸葛亮眉头微蹙:“兵力收缩?这是要集中力量,主攻我关中?”
陆瑁却摇了摇头,他更关心另一个方向:“东吴呢?”
姜维抬起头,说出了一个让众人心头一沉的消息。
“东吴大将军诸葛瑾被孙权任命为太子太傅教导太子,其子诸葛恪接替其位,总领东吴军权。孙权对其极为信重。”
“诸葛元逊……”诸葛亮喃喃自语,神情复杂。对于这位侄子,知其才高,却也性情刚愎。
陆瑁追问道:“除了诸葛恪,如今东吴军中,还有谁能领兵?”
“老将吕岱、全琮、留赞尚在。”姜维答道,“但最关键的是,东吴正在向江夏郡大举增兵,诸葛恪如今亲自坐镇江夏。”
江夏!
这两个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变了脸色。那是蜀汉荆州的上游,也是威胁蜀汉腹心的重要据点。
“看来孙权还是贼心不死。”蒋琬冷哼一声。
然而,姜维接下来说出的最后一句话,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整个未央宫大殿炸响。
“还有一事……就在上个月,东吴,将青州之地,归还给了曹魏。”
大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费祎手里的象牙笏板“啪嗒”一声掉在了金砖上,他却浑然不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