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句“大汉,还在”,如同惊雷,炸响在丞相府寂静的庭院中,也炸响在蒋琬、姜维、费祎三人的心头。
三人的身躯,同时剧震。
悲痛,如决堤的江水,瞬间就要将他们吞没。但陆瑁那平静得可怕的眼神,却像一道无形的堤坝,硬生生将那即将喷薄而出的泪水,给堵了回去。
他们看着眼前的陆瑁,这个几年前自请罢黜、远赴荆州种地的男人,这个他们以为已经远离了朝堂中枢的“闲人”。此刻,他依旧穿着那一身从荆州赶路而来的风尘仆仆的劲装,可身上散发出的那股气势,却让他们感到了一阵陌生,甚至……畏惧。
那不是丞相那种运筹帷幄、如沐春风的威严。
而是一种历经血火、洗尽铅华后,沉淀下来的,如铁似钢的决断与锋锐。
“伯约。”陆瑁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姜维身上。
“在!”姜维下意识地挺直了脊梁,如同一名听候将令的士兵。
“你即刻持我手令,接管城中八门禁军,全城戒严!无大将军、大司马与我三人共同签发的文书,任何人不得擅自调动一兵一卒!若有违令者,无论官阶,立斩不赦!”
陆瑁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印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姜维心神剧震。这不是商议,这是命令!
他没有丝毫犹豫,重重一抱拳:“维,领命!”说罢,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陆瑁的目光,又转向了蒋琬。
“公琰。”
“在。”蒋琬的声音,有些沙哑。
“你是大司马,百官之首。丞相大丧,国之巨恸。但此刻,不是悲戚之时。你立刻召集百官,明发哀诏,但要告诫所有人,各安其职,不得擅离!朝堂若乱,则天下乱矣!”
蒋琬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那张一向沉稳的脸上,浮现出决然之色:“琬,明白!”
最后,是费祎。
“文伟。”
“在。”费祎躬身道。
“你心思缜密,立刻去清点丞相府所有文书、图册、府库,列出清单,封存入库。尤其是与魏、吴往来的密件,绝不可泄露一字!此事,干系重大,你须亲力亲为。”
“遵命!”费祎也领命而去。
不过短短几十个呼吸的功夫,三位大汉的中流砥柱,便被陆瑁安排得明明白白。他们甚至没有产生一丝“为何要听他的”的念头,仿佛这一切,本就理所应当。
直到三人都离去,庭院中再次只剩下陆瑁和身后传来的,刘禅压抑的哭声。
陆瑁缓缓转身,走回房内。
刘禅已经哭得瘫软在床边,像个失去了所有依靠的孩子。
陆瑁没有去劝,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边。
哭了许久,刘禅的声音才渐渐嘶哑下来,他抬起红肿的眼睛,看着陆瑁,哽咽道:“大哥……相父他……就这么走了……”
“陛下。”陆瑁的声音,平静无波,“人死不能复生。但丞相留下的,是整个大汉。您若就此颓靡,如何对得起丞相的在天之灵?如何对得起先帝的托付?”
刘禅身子一颤,仿佛被一盆冷水浇醒。
他看着陆瑁,看着这个父皇和相父都无比信赖的男人,挣扎着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光亮。
“大哥说的是……朕,不能倒下。”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所有的悲痛都压进肚子里,“接下来,该如何?朕,都听大哥的。”
“第一,为丞相治丧。”陆瑁说道,“要用最高规格的国丧,让天下人都知道,大汉,没有忘记自己的功臣。但丧期不宜过长,三日即可,以免为宵小所乘。”
“第二,稳定人心。陛下需亲临朝会,安抚百官,重申公琰、文伟、伯约三人的职权,告诉所有人,大汉的朝堂,稳如泰山。”
“第三……”陆瑁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备战。”
“备战?”刘禅一愣。
“丞相薨逝的消息,瞒不过曹魏和东吴。他们隐忍多年,等的就是这一天。”陆瑁走到那份巨大的地图前,目光在北方的函谷关和东边的江夏来回扫视,“我猜,此刻洛阳和建业的庆祝酒宴,都已经摆上了。”
“他们会出兵?”
“一定会。”陆瑁的语气,斩钉截铁,“但他们不会立刻就来。他们会先看,看我们自己会不会乱。他们会派出无数的探子,散播无数的谣言。他们希望看到我们君臣相疑,将帅失和。所以,我们偏要让他们看到,大汉,比任何时候都要团结,都要强大!”
刘禅看着地图前那个挺拔的背影,心中那因诸葛亮去世而产生的巨大恐慌,竟奇迹般地被抚平了。
他用力地点了点头:“好!朕都依大哥所言!”
正如陆瑁所料。
当诸葛亮薨逝的消息,以星火燎原之势传遍天下时,洛阳的太极殿内,爆发出一阵压抑不住的欢呼。
“死了?诸葛村夫终于死了?”
魏明帝曹叡,几乎是从龙椅上跳了起来,他抓着那份战报,反复看了三遍,确认无误后,仰天大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辅佐汉室,重振三国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