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中讲到,苏晚离开顾氏总部后,立刻让林溪调查“恒筑设计”的近期项目情况,自己则计划在竞标方案里补充“防偷工减料”的监管建议——她在顾沉舟电脑屏幕上瞥见的恒筑设计logo,像一根细刺扎在心里,总觉得这家以“低价竞争”闻名的设计院,会给顾氏总部项目埋下隐患。回到工作室时,夕阳正把办公区的落地窗染成暖橙色,林溪已经对着电脑屏幕整理出半页恒筑的项目清单,小陆则抱着刚打印好的BIM模型图纸,蹲在地上比对核心筒的加固细节。
苏晚把竞标方案放在长桌上,刚坐下就被林溪拉着看电脑:“苏姐,你看恒筑最近三年做的三个项目,有两个都被业主投诉过!”屏幕上是林溪从建筑行业监管平台截的图,红色的“投诉记录”字样格外刺眼,“2022年的城西产业园项目,业主说恒筑把设计里的‘HRB400级钢筋’换成了‘HRB335级’,导致车间楼板出现裂缝;去年的滨江公寓项目,更是被查出外墙保温层厚度只有设计值的60%,冬天业主家里墙皮都发霉了。”
小陆凑过来,指着“滨江公寓”的项目照片:“我同学就在那小区住,说下雨天阳台漏水特别严重,物业找恒筑整改,他们推说‘是施工方的问题’,最后还是业主集体维权才勉强修了。”
苏晚的指尖在鼠标上停顿,目光落在恒筑每个项目的“中标价”上——比同期同规模项目的平均报价低了18%到25%。“低价中标,再通过偷换材料、简化工艺来补成本,这是恒筑的老套路了。”她点开城西产业园的质量检测报告,里面的钢筋强度检测数据低于国家标准12%,“顾氏要做‘科技+地产融合’的标杆,要是真用了恒筑的方案,不出三年肯定出问题。”
“可顾氏为什么会把恒筑的成本测算表放在电脑里?难道真要考虑他们?”林溪皱着眉,伸手把桌上的咖啡杯往旁边挪了挪,生怕洒在图纸上。
苏晚没说话,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恒筑风险点”:1. 材料替换;2. 工艺简化;3. 售后推诿。写完又补充了“监管建议方向”:1. 材料进场双检(甲方+第三方);2. 关键工序全程录像;3. 质保金提高至15%。她抬头时,窗外的夕阳已经沉下去,写字楼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不管顾氏会不会考虑恒筑,我们的方案必须把监管措施写细——这不仅是给顾氏看,也是给我们自己的专业兜底。”
第二天一早,苏晚带着林溪去了城西产业园。园区在郊区,开车要一个半小时,路上林溪一直在刷恒筑的最新动态,突然“呀”了一声:“苏姐,恒筑昨天发了个声明,说要‘深度参与顾氏总部项目,打造成本与品质双赢的标杆’,还配了张他们设计师和顾氏项目管理部张默的合影!”
苏晚握着方向盘的手指紧了紧,后视镜里映出她微微沉下来的脸色:“张默……就是之前敷衍我们的那个项目经理。看来恒筑和顾氏的项目管理部,确实走得很近。”
城西产业园的大门紧闭,门口的保安拦住他们:“你们找谁?没有业主单位的介绍信,不能进去。”苏晚拿出工作室的名片,说明是来做“建筑质量调研”,保安却摆了摆手:“之前也有设计院的人来,被恒筑的人赶走了,你们还是别白费功夫了。”
林溪掏出手机想拍园区外墙,却被保安制止:“不许拍!恒筑说了,谁拍就找谁麻烦!”
两人只能在园区外的路边站着,远远看着产业园的车间外墙——米色的涂料已经斑驳,露出里面的灰色水泥,几处窗户的玻璃裂了缝,用胶带粘着。一辆货车从里面开出来,司机探出头抽烟,苏晚赶紧走过去:“师傅,请问里面的车间楼板是不是有裂缝啊?”
司机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去年夏天搬机器的时候,二楼楼板裂了个缝,差点把机器砸下去。恒筑来人看了,说‘正常沉降’,就不管了。现在我们搬东西都不敢往二楼放。”他掐灭烟头,压低声音,“你们是来查恒筑的吧?小心点,他们跟这边的业主单位关系硬得很。”
离开产业园时,林溪气得脸都红了:“这恒筑也太过分了!明明是质量问题,还敢不让人看!”苏晚却比刚才冷静,她打开手机,给大学时的结构工程教授周明发了条消息:“周教授,您认识城西产业园的业主代表吗?我想了解一下恒筑设计的项目质量问题,做竞标方案的参考。”
周明教授很快回复:“我认识产业园的总工程师李工,我帮你打个招呼,你们下午过去,他会跟你聊。”
下午再去产业园时,李工已经在门口等他们了。他带着苏晚和林溪进了二楼的车间,指着地面上一道半米长的裂缝:“你看,这就是去年裂的,当时恒筑的设计师来,说我们机器太重,超出了设计荷载。可我们查了他们的设计图,明明写着‘可承受5kN/m2的活荷载’,我们的机器才3kN/m2,怎么会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脉之心破渊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