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城东零碳项目工地,薄雾裹着泥土的湿气掠过围挡,苏晚蹲在西北角的管线探测点旁,手里捏着地质勘察报告,指尖在“无地下管线”的标注上反复摩挲——昨晚刚发现的废弃燃气管线像颗定时炸弹,燃气公司刚才回复“常规拆除需3天”,可周三的开工仪式已箭在弦上,地源热泵井的施工若延迟,整个项目工期都会后移。
“苏工,别蹲太久,地上凉。”顾沉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递过一个折叠小马扎,另一只手拎着的保温袋还冒着热气,“阿姨早上煮的南瓜粥,放了点红枣,你昨晚盯管线探测到半夜,先垫垫。”
苏晚接过粥,指尖触到他微凉的手——他应该是一早先去了燃气公司,工装外套上还沾着点霜气。“燃气公司说3天才能拆,咱们周三就要开工,地源热泵井的施工肯定赶不上。”她喝了口粥,语气里带着焦虑,“要是调整井位,得重新做地质勘测,至少要1天,还得核算新的成本和能耗数据,怕来不及。”
顾沉舟蹲下身,拿出手机调出项目总平面图,手指在备选井位区域划过:“我让陈特助联系了地质勘察公司,他们派了应急勘测队,1小时内到,重点测这三个备选点位的土壤情况,争取中午前出数据。另外,我跟燃气公司的总经理谈好了,他们派应急拆除队,用机械配合人工,把拆除时间压缩到2天,今天上午就能进场,明天下午就能清场,不耽误周三开工。”
他顿了顿,调出能耗模拟软件:“我让技术部算了,要是调整到备选点位2,地源热泵井的间距从15米缩到14米,虽然会增加2%的施工成本,但通过优化井深(从100米加到105米),导热系数能保持1.8 W/(m·K),不影响节能效果。”
苏晚看着屏幕上清晰的模拟数据,心里的石头渐渐落地。她想起最初应对张涛刁难时,顾沉舟也是这样“双线并行”解决问题——一边协调资源,一边准备技术预案,从不让她陷入“两难选择”。这种默契,早已从项目合作的“参数共鸣”,变成了彼此依赖的“心意相通”。
上午十点,地质勘察队准时抵达。苏晚和勘察工程师一起在备选点位2钻孔取样,土壤样本呈浅褐色,质地均匀,没有杂质。“这是黏性土壤,导热系数预计1.78 W/(m·K),比原点位略低0.02 W/(m·K),但增加5米井深就能补回来,没问题。”工程师把样本装进检测盒,“中午12点前给你出正式报告。”
燃气拆除队也同步进场,机械臂小心翼翼地挖开地表,露出锈迹斑斑的燃气管线。队长走过来,手里拿着拆除方案:“苏小姐,顾总,管线直径150mm,长度20米,没有连接其他管线,我们先切断两端,再分段拆除,明天下午5点前保证清场,还会做土壤修复,不影响后续施工。”
顾沉舟点点头,拿出手机给陈特助发消息:“让施工队提前准备地源热泵井的钻井设备,明天清场后立刻进场放线,争取周三开工仪式后就能钻井。”
中午十二点,地质勘察报告准时送达,备选点位2的各项参数均符合要求。苏晚和团队一起调整施工计划,林晓雅快速更新开工仪式的流程表:“苏工,我把‘地源热泵井施工启动’加到仪式环节,让嘉宾能直观看到项目推进,德国团队的米勒总监还说要现场致辞,肯定咱们的效率。”
老周拿着新的成本核算表走来:“调整井位和增加井深,总共多花8万,在预算范围内,发改委那边好交代。而且钻井设备提前进场,还能节省2天工期,算下来是赚的。”
苏晚看着团队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动——从最初的小工作室,到现在能应对突发危机的专业团队,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彼此的支撑。而顾沉舟,始终是那个“幕后支撑者”,不抢功、不干涉,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托底。
周二晚上,燃气管道拆除顺利完成,土壤修复也同步结束。苏晚和顾沉舟一起在工地检查清场情况,月光洒在平整的地面上,远处的塔吊亮着警示灯,像守护项目的灯塔。“明天开工仪式,你爸妈也会来,我准备了伴手礼,是用顾氏总部项目的余料做的小摆件,上面刻着‘零碳同行’。”顾沉舟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银色的金属摆件,图案是核心筒与光伏幕墙的结合。
苏晚接过摆件,指尖拂过细腻的纹路:“你连伴手礼都准备好了,太细心了。我爸妈还说,要跟你聊聊婚礼的细节,比如婚纱的款式,他们想帮我参考参考。”
顾沉舟笑了,伸手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婚纱的设计稿我已经让设计师发过来了,是你喜欢的简约款,裙摆上有手工绣的紫藤花图案,和婚礼场地的花架呼应。等开工仪式结束,咱们一起去试穿,顺便定下来。”
周三清晨六点,开工仪式的场地布置已基本完成。红色的拱门立在工地入口,背景板上“城东智慧零碳园区开工仪式”的字样格外醒目,旁边的展示区摆放着项目模型和零碳技术介绍板。苏晚穿着定制的浅灰色工装,领口别着顾沉舟送的纪念徽章,刚想检查展示区的模型,就看到林晓雅跑过来,脸色带着急意:“苏工,钻井设备的运输车队在高速上堵车了,预计要迟到半小时,仪式八点就要开始,这可怎么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星脉之心破渊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星脉之心破渊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