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一事虽未掀起太大波澜,但也让林晏清更加确信,暗处的敌人并未因暂时的沉寂而放弃。她们如同隐藏在草丛中的毒蛇,耐心等待着下一个出击的时机。而“花神”评选,无疑成了催化这些阴谋的最佳温床。
年关渐近,京城连降了几场大雪,银装素裹,寒意刺骨。这日,林晏清正带着丫鬟在府中库房清点准备送往各府的年礼,以及用于府内打赏和下人们过冬的物资。她特意吩咐管事,今年务必将炭火、棉衣等物足量、及时地分发下去,尤其是那些负责外围洒扫、条件较为艰苦的仆役,绝不能让任何一人在寒冬里受冻。
“王妃仁厚,下人们定然感念。”管事嬷嬷躬身应道。
林晏清微微颔首,目光扫过登记册,心中却想着另一件事。年节下人情往来频繁,亦是流言蜚语滋生蔓延之时,需得格外小心。
正忙碌着,门房来报,说是通政司参议郑杨氏递了帖子,亲自上门拜访,还带了些年礼。
郑杨氏?林晏清略一思索,想起这便是前几日在成王府茶会上,那位何夫人的小姑子,何婉茹的姑母。她来做什么?赔罪?还是另有所图?
心中存了警惕,林晏清还是让人将郑杨氏请到了花厅。
郑杨氏是个四十岁上下的妇人,面容与何夫人有几分相似,但气质更为沉静些。她见到林晏清,便郑重地行了一礼,语气诚恳:“王妃娘娘,前日小嫂与侄女无状,冲撞了王妃与刘太妃,妾身代她们向王妃赔罪。回去后,家兄已重重责罚了她们,还望王妃大人大量,莫要与她们一般见识。”
说着,让随行的丫鬟奉上几个礼盒,说是些家乡特产和绸缎,聊表歉意。
林晏清见她态度恳切,不似作伪,便也客气了几句:“郑夫人言重了,小事而已,本妃并未放在心上。令嫂与侄女年轻,许是被人蒙蔽,日后谨慎些便是。”
郑杨氏连连称是,又闲话了几句家常,话里话外透露出对何婉茹不懂事的无奈,以及对林晏清宽容大度的感激。坐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她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郑杨氏,林晏清看着那几盒礼物,沉吟片刻,吩咐道:“将东西登记入册,与其他年礼分开存放。”防人之心不可无。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过了两日,京城里忽然流传起一则消息,说是宸王妃怜贫惜弱,体恤下人,见今年雪大天寒,不仅给府中仆役足额发放了冬衣炭火,还打算额外开设粥棚,接济城中贫苦百姓。
这消息传得有鼻子有眼,甚至连具体在哪条街巷设棚,每日施粥多少桶都说得清清楚楚。
“王妃,这……外头都传遍了,还说咱们王府仁善,是积德行善之家。”心腹丫鬟有些不安地回报。
林晏清蹙起了眉头。她确实吩咐过要善待下人,但开设粥棚、接济百姓这等涉及王府名声和实际调度的大事,她尚未正式决定,更未对外宣扬,怎会传得如此沸沸扬扬?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看似是给她博取美名,实则是将她架在火上烤。若她顺势而为,固然能得个好名声,但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且容易被人挑剔细节,若中间出半点差错,便是“沽名钓誉”、“管理不善”。若她置之不理,则又显得“言而无信”、“假仁假义”。
“去查查,这消息最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林晏清吩咐道。
没等查出结果,新的麻烦又接踵而至。先是京兆府衙门派人前来询问,王府是否确有设棚施粥的打算,他们好提前安排维持秩序,以免引发骚乱。接着,一些与王府有旧或是想攀附关系的官员人家,也纷纷派人送来米粮银钱,说是“聊尽绵薄之力”,实则也是想分一杯“慈善”的美名羹。
一时间,宸王府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仿佛这粥棚非设不可了。
林晏清心中冷笑,这背后之人,倒是打得好算盘。用舆论逼她就范,无论她做与不做,都能找到攻讦她的理由。
“王妃,如今这情形,咱们该如何是好?若真设棚,仓促之间,恐难周全;若不设,这流言蜚语怕是更难听。”管事嬷嬷忧心忡忡。
林晏清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既然有人想把“炭火”送到她手上,那她便接着,只是这“炭火”怎么烧,烧给谁看,可得由她说了算。
她吩咐道:“去回复京兆府,王府确有体恤百姓之心,但年关事忙,恐难独立支撑大规模施粥。不若由王府牵头,联合几家素有善名的府邸,共同在京郊几处稳妥之地设棚,统一调度米粮,并由京兆府派差役协助维持。具体章程,容本妃与王爷商议后,再行公布。”
她这一招,巧妙地将王府从独自承担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变成了“牵头者”和“组织者”,既响应了“民意”,又将其他府邸拉下水,分担了风险和压力,更将具体执行与官方绑定,减少了被人做手脚的可能。
消息传出,那些原本只想沾光不想出力的府邸顿时有些傻眼,但话已出口,又是宸王府牵头,谁也不敢明着拒绝,只得捏着鼻子认了,心中却难免对最初散布消息的人暗生埋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王爷,你的bug被我找到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王爷,你的bug被我找到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