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大臣们慌忙拦住诺维科夫,转而对亚历山大施压:"请陛下速做决断!我们誓不降于东方蛮夷!"
亚历山大默然注视着局势演变,许久才长叹一声:"人各有志。本王已决定归顺汉帝国,若诸位执意离去,绝不强留。"
此言一出,众臣神色黯然,纷纷拱手告退。诺维科夫见状再度煽风 ** :"凡愿抗击汉帝国者,挪威皆虚席以待。虽君王怯战,但诸君壮志犹存,我国必当重用!"
果然,部分大臣重燃希望,默默立于诺维科夫身后。亦有既不降汉也不附挪者,尽数请辞归田。
这场纷争历时四个钟头,最终约七成朝臣投奔挪威阵营,仅三成愿随亚历山大归顺汉帝国。
局势演变至此,部分朝臣既不愿依附挪威帝国,也不肯归顺大汉帝国,最终选择辞官返乡。
拉脱维亚疆域已被奥德列夫巧妙分割,最令安德烈忧心的是,追随奥德列夫的官员中多有兵权在握者——如今四分之三的军队已脱离安德烈掌控。
"罢了,人各有志,强留无益。"
叶安始终陪伴在安德烈身侧,目睹众臣随奥德列夫离去的场景。待大殿空寂,他轻叹着上前宽慰:"当务之急是速速修书禀明主公,请圣裁定夺。"
安德烈紧锁眉头望向叶安,喉结滚动数下终只化作颔首。少年君主未尽的话语,叶安皆了然于心。他轻拍对方肩头,将笔墨推向案前。
两日后,大汉军营。
刘耕展阅密函时忽然轻笑出声,引得曹操等人面面相觑。"且看这奥德列夫的手段。"他将信笺传示众将,"未动干戈便欲鲸吞拉脱维亚,倒是省了朕的功夫。"
曹操抚须沉吟:"此獠谋划非一日之功。纵无我军压境,拉脱维亚迟早也是他囊中之物。"帐中诸将皆颔首——这场精心布置的棋局,不过借了东风之势。
(大汉帝国挥师西进,奥德列夫却未将其视为威胁。在他看来,只要不主动挑衅,大汉铁骑便不会殃及己身。然而这次他彻底误判了形势——刘耕的征伐从不因缺乏敌意而止步,西方疆域绝不容许其他势力共存。
当刘耕展阅安德烈来信时,调兵遣将的指令已至唇边。但信末的誓言让他改变了主意:这位拉脱维亚统治者请求自主平乱,承诺必将以完整疆域归降。若事败,安德烈立誓永不复见。这让刘耕展颜道出"有趣"二字。
刘耕很快洞悉其中缘由。无论局势如何,安德烈始终是拉脱维亚的 ** 。只要王冠尚在,那份与生俱来的王者尊严就绝不容许他拱手相让。这份刻在骨子里的骄傲,驱使着他必须亲手收复河山,再行归降。
"主公,安德烈孤军奋战当真可行?"曹操手持叶安此前发回的密报,眉头深锁,"据报其所处形势岌岌可危。"这份详述拉脱维亚现状的文书,记载着这个帝国每寸土地上发生的细微变化。此番停滞已打破汉军闪电推进的惯例,本应兵临新城的时间被一再延宕。
但曹操转念便理解了这份坚持。曾经同为 ** 的他,最懂得王权尊严不容 ** 的深意。刘耕闻言却展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安德烈何曾摆脱过劣势?"这反问令众臣陷入沉思。
确实,这个流淌着东方血液的皇子,从夺嫡之路到执掌权柄,每一步都逆流而上。在大汉兵锋所指之前,他早已将整个帝国牢牢掌控——至少表面上,拉脱维亚境内无人敢对这位混血 ** 稍露不敬。
望着陷入思索的群臣,刘耕笑意渐深。他转身遥望拉脱维亚疆域的方向,目光穿透了茫茫原野。
刘耕神情莫测地扫视众人,语调沉稳地说道:
"事已至此,我们只需静观其变,让他自行处理即可。"
说罢,他即刻命人备好文房四宝,挥毫泼墨间,白纸上便显现出他的决定。他在给安德烈的信函中明确表示:此事可交由安德烈自行处置,但时限仅有一个月。若逾期未能解决,他将亲率大军平定叛军。
信鸽很快将消息带回。安德烈展信细读后,面色骤变。这并非不满于刘耕的强硬态度,而是痛心于局势发展的波折。
"老师..."
叶安接过信笺,胸膛微微起伏。这般结果正合他意——他深知招安叛军绝非易事。尤其在当前境况下,奥德列夫必会从中作梗。即便无此阻碍,按常理也需一两载光阴,慢则恐怕十年八载也难见分晓。
叶安将信件置于案几,缓步走近安德烈,轻抚其肩温言相劝:
"尽人事听天命。若他们执意顽抗,纵使你有心相助也是徒劳。"
安德烈凝视着叶安,眸中光影变幻。他忽然想通了许多事——为何刘耕远在安禄城却能对拉脱维亚局势了如指掌。此刻,他心中非但没有怨怼,反而升起几分感激之情。
毕竟,以当前形势而论,他确实胜算渺茫。
"学生明白了。"
安德烈微微颔首,眼中划过黯然之色。他拖着沉重的步伐离开大殿,往日辉煌的拉脱维亚皇宫,此刻竟显得格外萧条寂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