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两小时后,飞机开始下降。透过云层的间隙,隐约可见下方起伏的群山轮廓。突然,一片灯火通明的区域闯入视野——那是由无数探照灯勾勒出的发射场轮廓,在漆黑的群山中如同璀璨的宝石。
"卫星发射中心,"俞青姝轻声说,"我们到了。"
飞机平稳降落在专用跑道上。舱门打开,高原特有的清冽空气扑面而来。远处,几辆军用吉普车已经等候多时。
"所有人带上随身物品,按顺序下车!"叶修命令道,"注意脚下,行动放缓。"
学员们鱼贯而出,好奇地打量着这个神秘而庄严的地方。
远处山脊上,巨大的发射塔架巍然耸立,在强光照射下如同钢铁巨人。更引人注目的是塔架旁那枚已经完成燃料加注的长征二号E火箭,白色箭身上鲜红的"东大航天"四个大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太壮观了......"有人小声感叹。
叶修也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尽管在资料上看过无数次,但亲眼目睹这枚即将托举自主导航系统第一颗试验星的长征火箭,仍让他胸口发热。
"叶参谋!"一名佩戴发射场臂章的军官跑步过来敬礼,"欢迎来到酒泉!车辆已经准备好,请随我去招待所安顿。
发射定于凌晨4点30分,3点整集合前往观测点。"
车队沿着盘山公路行驶,两侧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月光下,远方的发射塔架时隐时现,如同蛰伏的巨兽。
二十分钟后,车队驶入一处由铁丝网和岗哨严密把守的院落——这是专为重要任务准备的专家招待所。
简单的安顿后,叶修召集所有学员在会议室集中。俞青姝和几位老专家已经前往发射控制中心做最后准备,留下他独自负责这群年轻人的管理。
"同志们,"叶修环视一圈,"现在是23点15分,大家有三小时休息时间。3点整在此集合,统一前往观测点。"
他停顿了一下,"我知道大家很兴奋,但必须保持纪律。这里不是校园,而是高度机密的国防设施。未经允许,禁止拍照、禁止擅自活动、禁止讨论涉密内容。明白吗?"
"明白!"学员们齐声回答。
凌晨2点50分,叶修被闹钟惊醒。他迅速洗漱完毕,检查了随身装备,提前来到会议室。令他意外的是,姜明和林雪等几名学员已经端坐在那里,眼中毫无睡意。
"没休息?"叶修皱眉。
"睡不着,"姜明老实承认,"脑子里全是轨道参数和信号编码。"
林雪则递过一杯冒着热气的茶:"叶参谋,喝点茶提神。这是我从家乡带的毛尖。"
3点整,全员集合完毕。在警卫战士的引领下,他们登上一辆封闭式军用卡车,向观测点进发。每个人都紧盯着小窗外越来越近的发射塔架。
观测点设在距离发射塔三公里外的一处山坡上,已经搭建好了简易看台和通信设备。更让叶修意外的是,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有扛着摄影器材的军方记者,甚至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正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火箭。
"那是钱老!"姜明突然压低声音惊呼,"导航定位理论的奠基人!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他!"
叶修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见到一位耄耋老者在众人簇拥下坐在前排。老人身形瘦削,却腰板挺直,正专注地听着身旁助手的汇报。
"全体注意,"叶修提高声音,"按照分组就座,保持安静。发射前将有技术简报。"
学员们迅速在指定区域坐下。这时,俞青姝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她换上了全套防静电工作服,胸前挂着显眼的发射场通行证。
"师兄,"她将一份文件递给叶修,"这是最终发射参数和轨道数据,已经总师批准可以给你们看。"她又转向学员们,声音清脆而专业,"我是南斗项目组工程师俞青姝,负责向大家简要讲解本次发射的关键技术点。"
接下来的半小时里,俞青姝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南斗-1A卫星的技术突破和军事价值。
学员们全神贯注地听着,不时低头记录。叶修注意到,就连那位钱老也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位年轻女工程师的专业素养表示认可。
"最后提醒,"俞青姝合上文件夹,"火箭点火后会有强烈震动和巨响,请大家不要惊慌。观测点绝对安全。"她看了眼手表,"我还有任务,先回控制中心了。祝各位观摩愉快。"临走时,她冲叶修眨了眨眼,做了个"一切顺利"的手势。
4点15分,广播里传来冷静的倒计时声:"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远处的发射塔架开始缓缓打开,如同绽放的钢铁花瓣,逐渐露出里面蓄势待发的火箭。晨雾中,火箭尾部的四台YF-20发动机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20分钟准备。"
发射场的高音喇叭开始播报各项系统状态:"遥测系统正常推进剂加注完成地面测控网络就绪"。叶修身边的学员们屏息凝神,有人不自觉地抓紧了座椅扶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运送我重开军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