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预计提前四十三分钟。"王团长不知何时出现在他身旁,手里端着两杯冒着热气的浓茶,"喝点提神,接下来三天没时间合眼了。"
叶修接过茶杯,感受着滚烫的温度透过陶瓷传到掌心。茶很苦,但足以驱散最后一丝睡意。
"团长,这次机动不寻常。"叶修压低声音,"昆仑高原7号区是面向西南的防御阵地"
王团长啜了一口茶:"总参直接下的命令。西南最近不太平,有人想看看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叶修一眼,"特别是信息化部队在极端条件下的表现。"
远处传来汽笛声,第一列军列缓缓驶入站台。
叶修注意到这不是普通的平板车,而是专门改造的重型装备运输车,每节都有液压固定装置和防风雨棚。
"总装特批的新玩意儿。"王团长顺着他的目光解释,"能减少30%的装卸时间,途中还能进行简单维护。"
随着第一辆96式坦克驶上站台,叶修的信息化终端上立刻跳出了装载方案——每节平板车的承重分布、每辆坦克的固定点位置、甚至每个绑带的张力要求,都经过系统精确计算。
而在以前,这需要经验丰富的运输参谋凭感觉安排。
"叶参谋!"通讯器突然响起林小满急促的声音,"主控系统检测到异常网络活动,有人在扫描我们的运输计划!"
叶修和王团长对视一眼,两人的目光交汇,都流露出一丝警觉。他们心里都很清楚,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
部队刚刚准备机动,就遭遇了电子侦察,这显然是敌人的蓄意行动。
“启动‘迷雾’协议!”叶修当机立断地下达命令,“立刻向系统注入虚假的运输方案,将真实计划改为线下传递。”他的声音冷静而果断,透露出一种久经沙场的沉稳。
就在叶修下达命令的瞬间,几乎与此同时,指挥车的警报器突然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
这突如其来的警报声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惊,叶修毫不犹豫地冲进车内,目光迅速扫过车内的各种显示屏。
果然,他在其中一块显示屏上看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红色警告:“检测到 GPS 干扰信号!”这个警告意味着他们的位置信息可能已经被敌人掌握,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红军已经开始行动了吗?”一名参谋满脸惊愕地问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难以置信。
叶修摇摇头:"不是演习干扰,信号特征像是......"他放大频谱分析图,"像是定向电磁波束的波段。"
作战室内的空气瞬间凝固。这不是演习前的常规侦察,而是真实的战场环境预演。
"按战时预案执行。"王团长的声音冷静而坚定,"关闭所有非必要无线电,启用光纤有线通讯,防空分队进入战斗位置。"
接下来的装载工作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进行。
没有无线电呼叫,没有电子提示音,只有钢铁碰撞的声响和此起彼伏的手势信号。
叶修突然心中一紧,他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啊!在这电子战环境下,信息化部队的生存能力究竟如何呢?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已至正午时分。阳光炽热,第一列军列如一条钢铁巨龙,缓缓驶出站台。
叶修站在指挥车前,目光凝视着眼前这壮观的景象。这列军列由整整三十节平板车组成,每一节都承载着重要的军事装备。
车上装载的,是 702 团最为精锐的第一装甲营。二十四辆经过信息化改造的 96 式坦克,威风凛凛地排列着,仿佛在展示着它们强大的战斗力。
此外,还有一系列配套的保障车辆,确保这些钢铁巨兽在战场上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按照原计划,叶修本应跟随第二梯队一同出发。然而,就在列车即将启动之际,王团长却临时改变了主意。
“你跟我坐指挥车先走。”老团长指着地图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站,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要在这里与第三军的情报官会合,他们掌握着最新动态。”
叶修刚要回应,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他这才想起,自己已经连续三十六小时没有合眼了。王团长递来一个小药瓶:"提神药,每人两粒。未来七十二小时,睡觉是奢侈品。"
药片苦得舌根发麻,但效果立竿见影。
当指挥车驶出营区大门时,叶修看到路边站着林小满和他所在的技术小组,每人手里都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采集车辆震动数据。
"他们在干什么?"王团长问。
"完善健康监测算法。"叶修解释道,"长途铁路运输对装备的损伤模式与公路机动不同,他们在建立新的预测模型。"
王团长轻哼一声:"这些小崽子,倒是会抓机会。"
指挥车风驰电掣般地驶上高速公路,车轮滚滚,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第一个中转站疾驰而去。
叶修坐在车内,目光紧盯着手中的信息化终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运送我重开军旅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运送我重开军旅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