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惊蛰,春意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在连绵的细雨和乍暖还寒的试探中,悄然酝酿着一次盛大的登场。连日的霏霏春雨,无声地浸润着干涸的土地,空气里弥漫着泥土苏醒的腥甜与草木嫩芽破土而出的清冽气息,混合成一种独特的、充满生命张力的味道。午后,天色骤然沉郁下来,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地压着屋檐,仿佛承载不住内部奔涌的能量。整个世界陷入一种奇异的静谧,只有偶尔从远方传来的、闷雷般的隐约轰鸣,预示着某种蛰伏已久的力量即将破茧而出。
祖父林济苍并未如往常般在堂内安坐品茗或翻阅医案,而是负手静立于杏林堂高高的门槛之内,深邃的目光投向院外变幻莫测的天际。他花白的须发在微风中轻轻拂动,身形挺拔如松,仿佛一尊与天地气息感应的石像,在默默等待着某个重要时刻的来临。林闻溪安静地侍立在祖父身侧,屏息凝神,也被这份不同寻常的静穆所感染,小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
忽然间,一道惨白刺眼的电光,如同天神挥动的利剑,猛地撕裂了厚重的云幕,将昏暗的天地瞬间照得一片煞白。紧接着——
“轰隆隆!!!”
一声沉闷而宏亮、仿佛源自大地深处的巨吼,自远天滚滚而来,携着万钧之势,穿透云层,震动着屋檐下的灰尘,也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鼓之上。那并非夏日霹雳的尖锐炸裂,而是春天特有的、饱含着蓄势与萌发力量的闷雷,如同沉睡的巨龙在翻身,又似巨大的鼓槌擂响了唤醒万物的战鼓。
雷声过后,天地间那紧绷的弦仿佛骤然松弛,积蓄已久的雨点,开始淅淅沥沥地落下,起初稀疏,继而绵密。那雨丝不再是冬日的冰冷刺骨,而是带着一丝温润,落在干燥的土地上,激起淡淡的土腥气,仿佛每一滴都蕴含着唤醒沉睡生命的生机。
“惊蛰到了。”祖父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一种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洞悉自然节律的欣悦与庄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蛰虫始振,春雷发声’。此乃天地间阳气蓄积到了顶点,终于破土而出,一举冲破阴寒束缚的象征。这雷声,便是天地之‘号令’,催动地下蛰伏的虫豸苏醒,也催动草木抽芽,万物复苏生长。此乃大自然最宏大、最本质的‘升发’之象。”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步入烛火摇曳的堂内,林闻溪如同被无形的线牵引着,紧随其后。祖父行至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前,铺开一张素白的宣纸,研墨润笔,凝神静气,然后提腕运笔,写下两个力透纸背、意蕴深厚的大字:春、肝。
“溪儿,近前来。”祖父的声音在雨声的伴奏下,显得格外清晰而深邃,“在吾辈医家眼中,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二者息息相应。春者,四季之始,五行属木,五气属风,在脏应肝。肝,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犹如春日之树木,枝条最喜向四面八方舒畅地、无拘无束地伸展,方能枝叶繁茂。”
他指着窗外在春雨中轻轻摇曳、已然透出点点新绿的柳条,深入浅出地阐释:“肝的‘疏泄’功能,至关重要。其一,调畅全身气机,如同为人体气血津液的运行疏浚河道,使其流畅无阻,不致郁结成疾;其二,调节人之情志,使情绪得以正常抒发,心绪平和,开朗舒畅,而非郁结于心;其三,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木能疏土;其四,主管生殖功能与女子月经,使其定期疏泄,有条不紊。”
然而,祖父的话锋如同这春日天气,陡然一转,带上了警示的意味:“然,物极必反,阴阳之道,贵在平衡。春日风气当令,万物升发,若人体肝气本身升发太过亢盛,犹如树木遇狂风暴雨,不仅不能茁壮,反而可能枝折叶落;或者,若人体素来阴血不足,如同土壤贫瘠,无法涵养肝木,则肝阳易如无根之木,飘摇上越,亦会生出种种病变。”
“其一,肝气升发太过,或肝阳上亢,”祖父列举道,语气凝重,“其势如燎原之火,向上冲逆,扰乱清阳之府(头部),则见头晕目眩,面红目赤,耳鸣如蝉,头痛如劈(此乃春季高血压、眩晕症多发之因);若横逆侵犯脾胃(木克土),则见胃脘胀满疼痛,嗳气吞酸,食欲不振,甚至呕吐;若影响情志,则使人急躁易怒,一点即着,或失眠多梦,辗转难眠。”
“其二,”他继续剖析,指尖轻叩案面,如同敲击着疾病的节律,“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善行数变,易携寒邪或热邪侵犯人体。且风邪通于肝,故春季多见面部迎风流泪、眼睛干痒、皮肤突发瘙痒、风疹块(荨麻疹)等症,皆与‘风’、‘肝’系统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其三,肝主筋,司全身关节屈伸。春季若调摄不当,或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或筋脉受风寒湿邪侵袭,易发肢体麻木、抽搐、拘挛疼痛,如常见的小腿‘转筋’(抽筋),多在夜间或晨起时发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针途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