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国外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咱们华夏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战争,国外对于胜利大写特写,而咱们华夏对于战争的胜利仅仅是一笔带过,而失败却是事无巨细,比如殇灭荫,决于曲莨,歼敌六万,俘虏三万......”
晚自习王老师将中外的历史描述的方法、区别做了概括。别看在其他科班里乱哄哄,毕竟老王可是班主任,而且颇有手段,几乎将每一个学生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他的教学水平也确实高,除了课本要求的知识点外,基本不按照课本教,对于历史事件常常以话剧的形式表达,隔三差五就拿来许多古装道具,据说他媳妇是做影视剧造型设计的。
介绍完了区别,他又拿池宿之前交给他的论文,将区别一一列举,并且也传达一个思想就是不能完全以教材、书籍、甚至影视等为主的认知,需要自己去实践,每个人对一个事件都有不同的理解,在接触到历史之前,都要产生大胆的假设,然后通过不断地研习、证据做出论证。
接下来,王老师介绍一千多年前英吉利国斯特斯海域的着名战争——斯特斯海战,那时候华夏被少数民族统治,国号大原。
华夏的记载是大原军与西欧联军遭遇于斯特斯海域,不拔。西欧那边记载就详细多了:像是德塞利公国夜袭大原军将其赶往斯特斯海岸线,法米兹国在海岸线做好了埋伏先消耗了大原军一波、大原军不得已登上船与他们决战,最后在英吉利帝国率领下,最终使得大原军溃败,而且每个细节都丝丝入扣,就如亲眼所见一般。
池宿在英吉利上学的时候听到这里的描述也是哭笑不得,当时看到全班热血沸腾的样子自己也不好反驳。
“池宿,你来说明一下吧。”
池宿站了起来讲述,首先大原军属于马上得天下,自古就有铁骑之称,否则也不会从东土华夏横跨整个大陆直至西欧腹地,西欧诸国如果真如他们历史所写的那样,为啥在斯特斯海域才与大原军进行决战?都决战了,大原军为什么不用自己最擅长的打法跟他们打而是刻意选择海战呢?更搞笑的是在海岸线进行伏击的言论,西欧历史记载法米兹公国是提前几个小时就埋伏好两万大军,待大原军到来后直接以包饺子的形式对其进行包围歼灭。两万多人,还有骑兵,就这么埋沙子里了?或者就在沙滩中挖通了地道打地道战?
池宿的言论也是诙谐幽默,同学们听得一阵哄堂大笑,仔细想来就是这样,船留在原地不对船只做手脚却直接硬钢铁骑,从道理上就说不通。
王老师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说,不光是这一点,其实历史上记载的事件也有很多疑点,比如亚特兰蒂斯沉入海底,据野史记载每千年现世一次,那它当初为什么沉下去?还有近代史记录的二百多年将近三百年的人物,没有名字只知道那人佩戴的武器是一柄可伸缩自如且随意变形的剑,骑着一头狼,真国末年参加过保卫战,十年之后在西欧历史上也有他的只字片语,一经辗转几十年又回到了华夏协助革命......
有些时候历史偏偏就是如此不可思议,甚至有时候非常荒诞,你说有找出证据,你说是假的,也加以论证即可,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学派、论述百花齐放。
下课铃打响了,王老师用力拍了拍手:“好了,今天我就不留作业了,月考成绩下来回去通知家长明天晚自习后来开家长会,半个月后就是秋季运动会了,大伙抓紧把该报的项目报了,下个月我这边的月考内容是对于短暂王国大原的概论,不耽误你们回家了,路上注意安全。”
最后一个“全”字刚说完,王老师抄起教材就冲出了教室,为此学生们都非常无语:原来他才是最想早点儿下班的人啊。
由于池宿离家近,最后锁门的任务交给了他,见教室空无一人,池宿关上了灯锁上了教室往楼下走。
刚走到校门口发现,学校大门前马路好多自家学校的学生围在一起,池宿本不想理会这些事儿,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想不到大名鼎鼎的炎汲竟然只身来我们学校啊。”
听完池宿揉了揉耳朵,这是那个伍祥的声音,别看他长相猥琐,声音却难听得很有辨识度。
炎汲?他不是兴华中学的吗?怎么会来这里。
出于好奇,池宿凑过去瞧了瞧。
只见十三中的学生们将一个人围在了中间,目测那人身高一米七八左右,看上去有些柔弱,留着偏分,左耳上打着一个耳钉,穿着兴华中学的校服,双手插兜。
他无视伍祥的话自顾自从口袋里掏出烟点上,嘴里却嘀咕道:“十三中学没人才了吗?什么阿猫阿狗都自称大旗来跟我搭话......”
伍祥听后觉得在自己学校学生面前有些栽面,他本想上去给炎汲好看,这时从旁边走出一个人,拉住了他:“你就是炎汲啊,如果在这打倒了你,可是会名声大噪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滨津市第十三中学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滨津市第十三中学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