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东边有处澧泉,形状像井,泉眼本身是石头的。想取水喝的人,必须先净化心神,跪着舀水,泉水才会像飞一样涌出来,要多少有多少;要是心怀不净或行为不端,泉水就会立刻停止。这大概是神明在考验人的心志。
华山原本是一座山,正对着黄河,黄河流经这里只能曲折绕行。河神巨灵用手把山的上部掰开,用脚把山的下部蹬开,山被从中分成两座,让黄河能顺畅流过。现在华山上还能看到巨灵的手印,手掌手指的形状都清晰可见;脚印在首阳山下,至今还在。这就是张衡《西京赋》里说的“巨灵神力大无穷,高举手掌远伸脚,让黄河不再曲折”。
汉武帝把南岳的祭祀地点迁到庐江灊县的霍山上,那里原本没有水,但庙里有四个能装四十斛水的大鼎。每次祭祀时,鼎里会自己装满水,足够祭祀使用;祭祀结束后,水就会空掉,连尘土、树叶都不会弄脏鼎。这样过了五十年,每年祭祀四次,后来改成每年三次,其中一个鼎就自己坏掉了。
樊口东边有座樊山,要是天旱,人们用火烧山,很快就会下大雨。直到现在这么做,还很灵验。
空桑那个地方,现在叫孔宝,在鲁国南部。山的洞穴外面有两块巨石,像大柱子一样直立着,有几丈高。鲁国人会在这里弹琴唱歌祭祀,洞穴里本来没有水,每次祭祀前,人们打扫干净并祷告后,就会有清泉从石头缝里冒出来,刚好够祭祀用;祭祀结束,泉水就停了,至今依然灵验。
湘地有个洞穴,里面有黑土。要是遇到大旱,人们就一起堵水把洞穴淹起来,洞穴一被淹,大雨马上就来。
秦惠王二十七年,派张仪修建成都城,城墙修了好几次都塌了。有一天,一只大乌龟从江里浮上来,爬到东边子城的东南角就死了。张仪问巫师该怎么办,巫师说“跟着乌龟的形状修城”,张仪照做后,城墙就再也没塌,成都也因此被叫做“龟化城”。
由拳县在秦朝时叫长水县。秦始皇时期有句童谣唱“城门要是有血,县城会陷落成湖”。有个老妇人听到后,每天都去城门看。守城的将领想把她绑起来,老妇人说明了原因。后来将领故意用狗血涂在城门上,老妇人看到血就吓跑了。没多久,突然发大水,眼看要淹了县城,主簿让小吏进去报告县令,县令还调侃“怎么突然变成鱼了?”小吏说“大人您也会变成鱼的”,最后县城真的被淹成了湖。
秦朝时,人们在武周塞内修城防备匈奴,城墙快修好时总塌。有一天,一匹马在工地跑来跑去,反复绕圈,乡亲们觉得奇怪,就跟着马跑的痕迹修城,这次城墙再也没塌,这座城也被叫做“马邑”,旧城墙现在还在朔州。
汉武帝开凿昆明池,挖得特别深,底下全是灰黑色的土,没有一点普通泥土。满朝大臣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问东方朔,东方朔说“我愚笨,不知道原因”,还说“可以问问西域人”。汉武帝觉得连东方朔都不知道的事,别人肯定也不知道,所以就没再问别人。到了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来到洛阳,有人想起东方朔之前的话,就试着拿汉武帝时昆明池里的灰墨问僧人。僧人说“佛经里讲‘天地大劫难要结束时,会有大火烧遍天下’,这就是那场大火烧剩下的灰烬”,人们这才知道东方朔的话有深意。
临汜县有个廖家,世代长寿。后来廖家搬了家,子孙就经常生病夭折;别人住进廖家原来的宅子,又能世代长寿。人们才知道是宅子的原因,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怀疑是井水的问题。有人在井的周围挖掘,挖出了古人埋的几十斛丹砂,丹砂的汁液渗进井里,人们喝了这种水才长寿。
江东有种叫“余腹”的鱼,来历是从前吴王阖闾在江上坐船,吃生鱼片时剩下了一些,随手扔到江里,这些鱼片竟然都变成了鱼。现在有种鱼叫“吴王脍余”,小的几寸长,大的像筷子,形状还像生鱼片。
蟛蜞就是螃蟹的一种,曾经托梦给人,说自己叫“长卿”。现在临海一带的人,大多叫它“长卿”。
南方有种虫子,叫????,也叫(虫则)蠋,还有个名字叫青蚨,形状像蝉但稍大些,味道辛辣鲜美,可以吃。它产卵一定会依附在草叶上,卵像蚕卵那么大。只要拿走它的卵,母虫就会飞过来,不管距离多远;就算偷偷拿卵,母虫也能找到地方。人们用母虫的血涂八十一文钱,用子虫的血涂八十一文钱,每次买东西,不管先用母血涂的钱,还是先用子血涂的钱,花出去的钱都会自己飞回来,循环不止。所以《淮南子》里记载用这种方法还钱,把它叫做“青蚨”。
土蜂叫蜾赢,现在人们叫它????,是细腰蜂的一种。这种蜂只有雄蜂没有雌蜂,不交配也不自己产卵,经常抓桑树上的虫子或阜螽,用来养育,这些虫子最后都会变成它的后代,所以人们也把蜾赢叫“螟蛉”。《诗经》里说“螟蛉有了幼虫,蜾赢把它背走抚养”,讲的就是这件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儒林外史大白话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儒林外史大白话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