汜水之战的硝烟散尽已有半月,天宇军的中军帐内却依旧灯火通明。几张长案拼在一起,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简与布帛,十几个文吏伏案疾书,算盘声、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交织成一片忙碌的声响。天宇一身常服坐在主位,手指轻叩着案上的战报初稿,目光落在“阵亡将士名录”几个字上时,指尖的动作微微一顿。
“伤亡统计可有遗漏?”他抬眼问向负责记录的主簿。
主簿连忙起身拱手:“回主公,已核对三遍。此战我军阵亡三百七十六人,重伤一百四十五人,轻伤五百余人;俘虏刘邦军一万两千余人,其中将官三十七人,士兵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三人;逃脱者经查实共四百余人,多为刘邦亲信,已派斥候沿汉中方向追踪。”他递上一卷竹简,“这是详细名录,每个名字后都注了籍贯与军职,家属信息也在附卷。”
天宇接过竹简,入手沉甸甸的。他缓缓展开,目光扫过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名字,指尖抚过“周阿牛,步兵营卒,沛县人,年二十四”“陈三,弓兵营,河东人,年三十一”等字样时,喉结轻轻滚动。这些名字背后,是三百多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双等待归人的眼睛。
“阵亡将士的家属,按军规加倍发放抚恤金,”他声音低沉,“家有孤儿寡母的,接入军属营赡养;有适龄子女的,送入军中学堂,衣食由军需处负责,直至成年。”
“诺!”主簿连忙记下,又递上另一卷竹简,“这是收缴物资清单:战马两千三百匹,甲胄一千五百副,弓矢三万余支,粮草五十万石,铜钱八十万贯,另有金银珠宝若干,已入库封存。”
天宇点头,这些物资足够支撑全军三月用度,更重要的是,从刘邦军帐中搜出的舆图与密信,暴露了他们在汉中的布防与粮草囤积点,这才是最珍贵的收获。他正思忖着,帐外传来脚步声,韩信掀帘而入,甲胄上还沾着未干的露水。
“主公,各营清点完毕。”韩信将一卷战功簿放在案上,“此战突出者共二十五人,其中骑兵营校尉赵信率部破敌左翼,斩将三人;步兵营什长李敢冒箭雨夺下汜水桥,负伤仍死战不退;还有……”
天宇抬手止住他,指着案边堆积的竹简:“先坐下喝口茶。统计之功,你也有一份。”
韩信谢过,接过亲兵递来的茶盏,目光扫过案上的阵亡名录,语气低沉:“这些弟兄……终究是没能回来。”
“他们的名字会刻在功劳碑上,”天宇望着帐外沉沉的夜色,“活着的人,更该把他们的份也扛起来。”他拿起战功簿,指尖划过赵信、李敢的名字,“明日辰时,在校场召开庆功大会。赵信升骑都尉,赏金百两,封地十顷;李敢升步兵营都伯,赏银五十两,绸缎二十匹。”
他顿了顿,看向韩信:“你率中军主力牵制刘邦主力,功不可没。赏黄金五十斤,加封淮阴侯,食邑三千户。”
韩信连忙起身推辞:“主公,末将不敢受如此重赏!此战能胜,全赖主公调度有方,将士用命……”
“让你受就受着。”天宇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却又藏着温和,“你的谋略与勇毅,配得上这份赏赐。何况,淮阴是你故乡,食邑三千户,足够让你把乡中父老接来奉养。”
韩信望着天宇眼中的信任,喉头一热,单膝跪地:“末将谢主公恩典!此生定当追随主公,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天宇扶起他,将战功簿推过去:“剩下的你看看,有没有遗漏。明日庆功,要让每个立功的将士都觉得,他们的血没白流,他们的勇没白费。”
韩信接过战功簿,指尖在“李敢”的名字上停驻——这个出身农家的什长,战前还因怯战被他训斥过,却在夺桥时第一个攀上敌军城楼,被三支箭射中仍死死抱住敌将不放。他深吸一口气,郑重点头:“末将这就去核对,绝不让任何一个勇士被埋没。”
帐内的烛火燃了一夜。文吏们将统计结果誊抄成册,阵亡名录被小心地收进金匮,物资清单盖上了鲜红的官印,战功簿上的名字被一一圈注,对应的赏赐也标注得清清楚楚。天快亮时,天宇拿起最终定稿的战报,在末尾添了一句:“死者不朽,生者当勉。”
辰时一到,校场已是人山人海。士兵们列着整齐的队列,甲胄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天宇站在高台上,身后是新立的石碑,工匠们正用錾子刻下阵亡将士的名字,石屑纷飞中,每个字都透着沉甸甸的分量。
“汜水之战,我军大胜!”天宇的声音透过传令兵传遍校场,“此胜非一人之功,是三百七十六名弟兄用命换来的,是在座每一位拼出来的!”他指向石碑,“他们的名字会刻在这里,与日月同辉。他们的家人,由我天宇军养着,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校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不少士兵红了眼眶。
“现在,论功行赏!”
赵信骑马出列,接过黄金与印绶时,高举过头顶:“末将此生,唯主公马首是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秦末龙旗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秦末龙旗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