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涛,江城一中着名的问题学生,作业内容还是让他继续去研究小说。这事要是说出去估计没人信。
可偏偏这事就这么发生了。而且,他内心深处非但不抵触,反而涌起被认可的激动。
杨老师懂他。
从初中开始,他换过无数个班主任,每一个都试图用“堵”的方式来改造他,没收、批评、请家长,三板斧下来,除了让他更加叛逆,别无他用。
只有杨明宇选择了“疏”。
这种被当成自己人的感觉,让周涛生出了“不能让杨老师失望”的念头。
于是,一天晚自习,周涛破天荒地没有再碰那本玄幻小说。他翻开了崭新的作业本,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专属作业”四个大字,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寻根之旅。
当然,指望一个沉迷于快节奏的网络小说的少年立刻就津津有味地啃起《史记》来,那是不可能的。
周涛的寻根之旅开始时异常艰难。
他翻开《史记》,没有热血的打斗,没有酷炫的法宝,甚至连个像样的女主角都没有。开篇就是五帝本纪,黄帝、颛顼、帝喾……这些只在他玩游戏时才会看到的名字。
十分钟后,周涛的眼皮开始打架,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一点一点的。
不行!不能睡!大神之路岂能如此轻松!
周涛猛地掐了自己大腿一把强行打起精神。他意识到,像看小说一样从头到尾地读肯定行不通。他得换个思路。
他想起了杨明宇的话——把这些书当成工具书。
对了!工具书!
他灵机一动,将那本玄幻小说重新拿了出来翻到自己最喜欢的一段,主角得到了一件名为“七星龙渊”的上古神剑威力无穷。
“七星龙渊”,这个名字听起来就逼格满满。周涛决定他的第一个寻根目标就是它!
他抛弃了啃不动的大部头《史记》,转而翻开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他在目录里疯狂寻找,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线索。
唐代诗人李峤的《宝剑篇》里有这么一句:“龙渊柒星起,蛇势百链成。”
周涛顺着注释往下看,原来,龙渊剑又名龙泉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由春秋时期的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传说他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是为“七星”。剑成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盘卧,是名“龙渊”。
“我靠!原来是这么来的!”
周涛忍不住爆了一句粗口。他感觉自己像是挖到了宝藏。原来他崇拜的那个大神作者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巧妙地化用了老祖宗几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典故。
这感觉太奇妙了!
他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立刻来了精神。他又找到了小说里主角服用的一颗名为“朱果”的灵丹能增加百年功力。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翻那本《史记》,自然是一无所获。但他没有放弃,转而去求助办公室里的电脑。
在杨明宇的默许下,他在搜索框里输入了“朱果 典故”。
网页跳转,《搜神记》书中记载:“南中有朱树,一名‘不死树’,食之与天地同久。”
周涛的大脑再次“嗡”的一声。
他顺着这条线索,又找到了《山海经》里的“不死药”、“瑶池仙桃”,甚至还关联到了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历史……
他发现,这些看似孤立的玄幻设定背后竟然连接着一个由神话、历史、哲学交织而成的文化世界。
这个夜晚,周涛失眠了。
他没有看小说,他的大脑里一会是主角仗剑走天涯的潇洒身影,一会则是典故和传说。
接下来的几天,周涛像变了一个人。
他不再是上课、下课都在看小说。他不再满足于网络搜索,而是成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他从《史记》读到《战国策》,从唐诗宋词读到神话传说,虽然依旧是囫囵吞枣。
他的同桌惊奇地发现,周涛的课桌上出现了一本《世说新语》。
当然,这种转变带来的最直接的就是他的语文成绩开始爬升。
而专属作业也被他写得越来越厚,里面贴满了各种资料和他的读后感。
终于,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了效果,那是一堂语文公开课,讲的是千古名篇——庄子的《逍遥游》。
杨明宇讲得深入浅出,从“北冥有鱼”讲到“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将庄子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讲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这一句时,杨明宇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提出了一个极具现实的问题:
“同学们,我们都看过很多仙侠小说和电视剧,里面都有‘御剑飞行’。那么,你们觉得,小说里的‘御剑飞行’和庄子在这里所描绘的‘乘天地之正’的境界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教室里一片安静。
太难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请大家收藏:(m.x33yq.org)让你带个差班,你全员本科了?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