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发展部的牌子,很快就挂在了春苗办公室的门边。地方不大,挤着三张办公桌,除了春苗,还有一个从信息服务部调来的数据分析员小吴,和一个刚招进来的、戴着黑框眼镜、话不多却眼神锐利的经济学硕士小林。
春苗有些紧张,拿着第一份工作报告来找苏宁和陆信时,手心里都是汗。“苏总,陆总,这是我们梳理的,近一年各板块关键运营数据,还有……还有我们觉得可能存在风险的点。”
报告做得细致,用了不少图表,看起来一目了然。陆信翻看着,频频点头:“不错不错,这么一弄,清楚多了。你看这注塑车间的废品率曲线,三月份那波高峰,就是赶‘行者’壳子的时候。”
苏宁的关注点则在后面几页,那里罗列了“风险点”。有些是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比如中层人才梯队,有些则更细微——比如,日化产品在北方部分干燥地区,用户反馈包装瓶易脆;藤编合作社对单一南方客商的依赖度偏高;甚至还有一条提到,集团内部信息流转,有时仍依赖纸质单据和口头传达,效率存疑。
“这些点提得很好。”苏宁合上报告,看向春苗,“特别是最后这条,信息化的问题。咱们搞信息技术的,自己内部的信息流反而有些滞后,说不过去。这件事,战略发展部牵头,跟信息服务部一起,拿个改进方案出来。”
春苗眼睛一亮,用力点头:“好的,苏总!”
人一旦被赋予了责任和信任,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春苗带着小吴和小林,像三只不知疲倦的工蜂,开始穿梭于各个部门之间,访谈、收集数据、分析流程。起初还有些部门负责人不太把他们当回事,觉得是几个年轻人在玩过家家,但几次接触下来,发现他们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提的建议也颇有见地,态度便渐渐认真起来。
这天下午,苏宁在食堂吃晚饭。集团的食堂早已不是当初车间角落里支个煤炉子的光景,宽敞明亮,窗口也多。她打了份西红柿鸡蛋,找了个角落坐下。旁边一桌是几个刚下班的女工,正边吃边聊。
“我家那个电饭煲,又糊底了!说了多少次,让他看着点火候,就是不听!”
“都一样!我家那个也是,焖个饭跟开盲盒似的,时好时坏。”
“还是厂里食堂这大锅饭香,火候匀实。”
“听说咱集团自己也要做电饭煲了?张师傅他们车间不是在试产吗?”
“希望咱自己做的能好用点,到时候内部价买一个……”
女工们的闲聊声不大,却清晰地飘进苏宁耳朵里。她慢慢吃着饭,心里那点模糊的想法渐渐清晰起来。小型家电,确实是离普通人生活最近、也最能体现“槐花”技术普惠理念的领域。之前张师傅他们试产的电饭煲和小风扇反响不错,但这还不够。要做,就得做出点名堂,不能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仿制。
吃完饭,她没回办公室,而是溜达着去了张师傅负责的小家电试制车间。车间里弥漫着塑料加热和电机运转的特殊气味。张师傅正带着人调试一条半自动的装配线,看到苏宁,用沾着油污的手背抹了把汗。
“苏工,你怎么来了?这儿乱得很。”
“随便看看。”苏宁走到工作台前,上面摆着几台不同型号的试产电饭煲,还有拆开的外壳和内部零件。“咱们这电饭煲,跟市面上的比,优势在哪儿?”
张师傅拿起一个内胆,敲了敲:“咱这内胆用料实在,涂层也是找了好几家才定下来的,耐磨,不沾。控温这块,李博士那边帮我们优化了算法,比一般的机械式控温准点。”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是成本下不来,比广东那边同类产品贵一截。”
苏宁拿起一个拆开的控温器模块,仔细看着。“光是控温准、内胆好,还不够。”她放下模块,“用户要的是省心,是确确实实的好用。能不能让电饭煲更‘聪明’点?比如,识别不同米种,自动调整火力和时间?或者,增加个预约功能,早上出门把米和水放好,设定时间,下班回家就能吃上热饭?”
张师傅愣了一下,挠挠头:“这……这得加不少东西吧?电路板、传感器、程序……成本更高了。”
“先别管成本。”苏宁目光扫过那些零件,“想想用户真的需要什么。咱们‘槐花’做东西,不能光图便宜,得图个好用,图个贴心。”
离开小家电车间,苏宁心里已经有了谱。她回到办公室,关上门,意识沉入系统界面。1580点积分安静地悬浮着。
“系统,检索当前时代背景下,适合切入的、能显着提升日常生活便利性与品质的民用产品方向,要求技术门槛适中,可与集团现有能力(精密注塑、电机控制、简单程序开发)形成协同。”
界面流光微转。
【检索中……筛选适配方向……】
【方向一:智能型厨房小家电(如:模糊逻辑电饭煲、自动恒温电水壶)。技术核心:传感器应用、简单程序控制。与现有能力协同度高。市场潜力:巨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八零搞事业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在八零搞事业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