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深处,太子东宫,早已鸦雀无声。
适才宫女匆匆来报:十年前早已“亡故”的皇后,竟突然归来。
吕氏闻言,面色惨白,心底涌起无法抑制的恐惧,浑身颤抖不安。
皇后归来,便是六宫之主!
若允炆之事败露,她们母子……
后果不堪设想,她连想都不敢想。
当年,皇后“驾崩”之后,依制宫中妃嫔地位皆低于太子妃。
换言之,在新后未立之际,她吕氏便是内廷之主。
这些年来,她表面恭谨守礼,行事低调,极少仗势欺人,也因此赢得不少妃嫔的敬重与好感。
在皇爷面前,自己这位太子妃,素来行事稳妥,并未犯下什么大过。
而在皇家,安稳无事,便是功劳!
纵然未曾刻意培植党羽,平日里也懂得施些小恩小惠予宫人——赏些银钱、赐些衣物,遇着宫女太监陷入危难之际,亦会暗中援手。
点滴积累,日久成恩。
待到时机成熟,若有所托,他们自然不会推辞。
譬如前些时日,江夏侯之子周骥在宫中欺辱宫女,此事一旦暴露,便是株连九族的重罪。
可不久之后——
所有知晓内情、甚至牵涉其中的宫女,竟纷纷被以各种名目悄然处置。
而执行此事的,正是司礼监的一位随堂太监。
处置几名宫女,原示威不足道的小事;
可一旦与“周骥”扯上关联,便成了牵动大局的要案。
那太监起初浑然不觉,待察觉时已迟,手中把柄尽数落入他人掌控,反成他人棋局中的筹码。
吕氏早先便探知,此人尚有亲族流落宫外。
其兄幼子早已过继于他名下,实则等同亲嗣。
吕氏便顺势将此人用作一枚棋子,也是一枚弃子。
一人赴死,总胜过满门覆灭。
这才有了昨日那盏“孔明灯”,以及随之而来的“割绳”之举。
一切的一切,自细微处起始,如丝线蔓延,最终织就一张巨网,将所有人物尽数笼罩其中。
此事,除她与儿子之外,再无第三人知晓!
然而——
她万万不曾料想,终归还是出了变数。
“皇后现身?她怎会出现在宫中?”
吕氏连连摇头,在晨光初照的静谧中,只能不断祈愿,盼儿子另有后招。
可是。
她始料未及。
就在此刻。
东宫之外,骤然响起阵阵欢呼,仿佛所有宫人皆陷入狂喜,打破了先前的沉寂死气。
吕氏一怔:大局已定?
她正欲起身查看,却见——
“太子妃,皇爷回宫了!”
“皇爷回来了!”
“什么?”
吕氏猛然惊起,身形踉跄,旋即跌倒在地。
面色瞬间惨白如纸,毫无血色。
双目死死盯住报信的宫女,连声音都扭曲变调。
“你……说什么?”
“皇爷回来了?”
“宫外传讯,不止皇爷,皇长孙与二殿下皆已返京。”
“皇长孙此刻正在朝会,皇后亦在其中!”
“皇爷有令,稍后便直接回宫,奴婢特来禀报太子妃,以便迎接圣驾……”
“不可能!”话音未落,吕氏已厉声嘶吼。
神情瞬时失控,全然失却往日威仪。
“不可能!绝不可能!”
“皇爷明明随孔明灯而去,怎会如此迅速归来?你们骗我!你们都在骗我!”
她语无伦次,状若疯癫,吓得宫女呆立当场。
可吕氏浑然不顾,只沉浸于自己的恐惧之中。
下一瞬,她挣扎起身,欲夺门而出——
“允炆!允炆在何处?”
“我要见允炆!”
然而——
她脚步刚迈出门槛。
却见……数道身着飞鱼服的身影,已然伫立于东宫门外。
为首之人目光冷峻,一见吕氏,立即抱拳开口。
“太子妃,在下锦衣卫千户宋忠,奉皇爷口谕——为庆皇后、皇长孙归宫之喜,乾清宫将于今夜设家宴。”
“在此期间,太子妃不得踏出东宫半步。”
“另,皇爷密令!”
“此次国朝动荡,若太子妃知情缘由,须即刻撰写家书。”
“书成之后,可交由我等,自当代呈皇上。”
宋忠拱手行礼,姿态恭敬。
可言毕之后,神色凛然,不容置疑。
身旁两名锦衣卫已缓缓合拢东宫大门。
吕氏跌坐在地,面如死灰,目光空洞地望向那渐闭的门缝之外。
仿佛,已窥见命运终局。
“家宴?家宴?”
她眼神飘忽,时而望向宫墙之外,时而低头凝视足下。
最终,只是低声呢喃——
“家书?”
忽然!
她踉跄一笑,似是彻悟一切……
她猛然抬头,“我要见到我儿子,我要见到允炆。”
门外。
隐约传来话语声,“太子妃请安心,既是家宴,二皇孙自当出席!”
“这几日,太子妃若知晓内情,不妨尽早写下实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大明仙缘:我的皇孙在幕后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