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脚短!”
当值公公瞧见年仅四岁的我,因身形太过矮小,怎么也跨不过宫殿那道高高的门槛,竟这般脱口而出。
我抬眸,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旋即脆生生、扯着嗓子大声回道:
“天子门高!”
“哈哈哈……”
刹那间,大殿之上,传来景帝清澈爽朗的笑声。
这,便是我初次入宫,觐见皇帝陛下的场景。
清晨,那轮温柔得好似能掐出水来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在紫禁城的每一方,每一寸。
每一座宫殿,都仿若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华裳,庄重肃穆,又熠熠生辉,夺目得紧。
父亲将我抱过文华殿的门槛,刚走进去,便急忙拉着我“扑通”一声跪下,高声禀道:
“微臣李淳,携幼子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小神童,上前来。”
景帝的声音,带着几分温和,悠悠传来。
父亲轻轻推了我一把,我心里怯生生的,一步一步走近端坐在龙椅上的景帝。
抬眼望去,只见他双眸深邃而明亮,恰似一汪清泉,嘴角还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
我忙低下头,恭恭敬敬地抬手施礼道:
“参见陛下。”
景帝瞧我模样生得可爱极了,满心欢喜,一把将我抱了起来,放在他的右膝之上。
他瞧见父亲还在下面站着,便饶有兴致地考验我,问道:
“儿子坐,老子站,合乎礼乎?”
我脑子一转,想也不想,当即应声答道:
“嫂嫂溺,叔叔救,权宜之计。”
“哈哈哈哈……”
景帝再度爆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笑声。
双眸中流露出对我的兴趣,简直都快要溢出来了。
紧接着,他又开口问:
“小神童叫什么名字呀?”
“回陛下,我叫李展,小字长安。”
“李长安,嗯!好名字。朕听闻你竟会写一尺大字,不知是真是假,可否写来,让朕一饱眼福?”
我乖巧地点了点头,从他温暖的怀中跳下来,走到旁边的桌案前,拿起毛笔,稳稳当当地写了个“龙”字。
景帝见状,忍不住高声称赞:
“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本事,当真是不简单。该赏!”
一旁的公公麻溜地命人拿来宝钞赐予我。
待那宝钞递到父亲手上时,他惊喜万分,忙不迭地提醒我:“长安,还不快谢恩!”
“谢陛下赏赐。”我仰起头,冲着景帝甜甜地笑了笑。
恰在此时,另一位公公急匆匆走进殿内,高声禀报:“启禀皇上,杭娘娘求见。”
“快宣。”
眼前的杭贵妃是我第一位觐见的后宫娘娘。
她是景帝独子的生母,平日里最得景帝宠爱了。
只见娘娘莲步轻移,袅袅婷婷走进大殿,朝皇帝盈盈下拜,娇声道:“臣妾恭请陛下圣安。”
“爱妃快快免礼!”
景帝竟然起身走下台阶,体贴地搀扶着杭娘娘入座。
杭娘娘瞧见我站在一旁,好奇地问道:
“呦,这是谁家的孩子呀?”
“他是李淳的小公子——李长安。可别看他年纪小,厉害着呢。长安,你再写个字给贵妃娘娘瞧瞧!”
景帝一脸笑意,向我吩咐道。
我歪着脑袋,心里琢磨着,写个什么字好呢?
眼珠子滴溜一转,嘿,有了!
我拿起笔,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下一个“凤”字。
杭娘娘瞧了,顿时笑得眉眼弯弯,连忙命宫女赏我糕点吃,嘴里还不住地夸赞我聪慧过人。
这一趟入宫觐见,景帝夫妇对我这个小小孩童的印象深刻极了,当即同意等我再长大些,便可与其他神童一起入顺天府学读书。
皇帝口中所说的那些神童,都是从全国各地被举荐到朝廷的,之后还会由翰林院的大儒们亲自教习。
我自七岁开始入学,四年之后,便跟着黎大猷先生学习。
黎先生是当年的新科状元,肚子里的学问,简直深不可测。
在一众学生当中,他最器重我、刘夏、陈因和杨义宁了。
这一日,我跟着黎先生去翰林院办事。他去忙公务了,我一个人闲得无聊,便在翰林院里四处逛了起来。
走着走着,突然瞧见东屋门口,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
好多诸生都在那儿,一个个伸长了脖子,从窗户外面使劲儿往里瞅。
我心里好奇得很,忍不住琢磨,他们到底都在看啥呢?
“哎哎,听说四川参政罗绮大人举荐来一个神童,可厉害了。顾大人正在里头考他呢。”
有个消息灵通的人,压低了声音,跟周围的人小声说着。
“是吗?首辅大人亲自考问,那这人肯定不一般呐。”
“听说他爸爸是兵部右侍郎程信……”
“顾大人考的啥呀?”
“好像是让他以‘圣节’和‘瑞雪’为题做诗,还得作一篇《经书义论》呢。”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他们的话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使劲儿挤过层层人群,好不容易才把脑袋凑了过去,赶忙往里头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长梦令请大家收藏:(m.x33yq.org)长梦令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