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还残留着昨日欢送林晚的淡淡茶香,空气却已然不同。张维坐在曾属于林晚的位置上,指尖轻轻划过光洁的桌面,感受到的不是权力带来的炙热,而是沉甸甸的、带着土壤气息的责任。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熟悉的面孔——水生眼中跃动着期待,巧婶眉头微蹙流露关切,福伯则依旧如古井般深邃,周支书的表情里藏着审慎。
“林顾问把一份厚实家业交到了我们手里。”张维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这份家业,不只是药田、作坊、店铺,更是‘桃源印记’这四个字背后的信誉和魂。咱们不能只当个守成的管家,得做个能开疆拓土的匠人。”
他没有抛出冰冷的数字目标,而是描绘了三幅画卷。
第一幅,是关于田埂上的“数字”。他谈起在春风里悄然立起的传感器,如何像敏锐的触角,感知着土壤的每一次呼吸和心跳;谈起那看不见的“区块链”,如何将为每一株药材刻下无法篡改的出身证明,让千里之外的顾客,能循着光标的轨迹,亲眼看见黄精如何在桃源的山岚雨露中生长。“我们要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给咱们的‘真’与‘好’,穿上了一件更体面、更令人信服的外衣。”
第二幅,是关于走出大山的“驿站”。他提到省城那家格调高雅的“清悦坊”,如何在喧嚣都市中开辟出一方静土,未来那里将飘起桃源药茶的香,陈列着巧婶们精心制作的衍生品,播放着药田四季的影像。“那不是简单的开店,是去插一面旗,让城里人知道,有一种活法,叫‘桃源’。我们要让咱们的味道和文化,去更远的地方生根。”
第三幅,是关于“朋友圈”的扩容。他谨慎地提及那家素未谋面却声誉卓着的远方生态农场,字斟句酌:“独木难成林。但我们找的,必须是同声相应的树。不是凑数,是求质。是让‘桃源’的标准和心意,能在另一片水土里,开出同样让人放心的花。”
会场静默片刻,随即响起交头接耳的议论。水生第一个按捺不住,拳头轻轻砸在桌上,眼神亮得惊人:“溯源系统!我早想着这一天了!这事交给我,我一定让咱们的药材,从里到外都透亮!” 巧婶则担忧地望向外面的山峦:“去城里设点,人是多了,可咱这山里的本味,会不会淡了?” 福伯悠悠吐出一口烟圈:“机器灵,灵不过老农的眼睛。店开得再远,根扎歪了,叶子迟早蔫。” 周支书追问:“拉人入伙,规矩怎么守?一颗老鼠屎,能坏一锅汤。”
张维耐心地听着,如同倾听土地发出的不同声音。他回应巧婶:“味道淡不淡,关键在于咱们自己守得牢。‘清悦坊’是窗口,更是尺子,逼着咱们把活儿做得更精。” 他转向福伯:“您老放心,传感器是帮手,不是替身。下地看墒情,永远是第一位的规矩。” 最后,他对周支书,也是对所有人说:“所以,‘朋友圈’的门槛,只能高,不能低。咱们要的是能一起走长路的伙伴,不是图一时热闹的过客。”
这次会议,没有激昂的宣誓,却像一场春耕前的深耕,将新的种子埋进了务实而湿润的土壤里。
此后数月,联盟悄然变化。药田里多了些不起眼的“小玩意”,数据无声地汇聚;一批黄精的包装上,出现了神秘的二维码,扫进去,竟能追溯它生长的每一天阳光雨露。与“清悦坊”的合约签下了,巧婶带着姐妹们反复打磨进城的“行头”,既怕丢了土气,又怕不合时宜。而对那家远方农场的考察,细致到了他家堆肥的湿度和工人的眼神。
暮色四合,张维和林晚并肩站在坡地高处。脚下是新垦的试验田,更远处,是层叠的翠绿和袅袅炊烟。
“这副担子,不轻吧?”林晚的声音温和。
“嗯。”张维望着这片融入血脉的土地,“但想想您当年白手起家,我们如今站在这么好的地基上,若不能再往上起一层,对不起这片山水,也对不起您的托付。”
林晚笑了,眼角细密的皱纹里盛满欣慰:“看着你们既有闯劲,又懂得惜福、守根,我这心里,比什么都踏实。这片土地的未来,终究要由你们这样的心跳来滋养。”
新程已启,山风拂过,带来泥土和新苗的气息。前方的路隐在暮霭中,看不真切,但握紧舵轮的手,坚定而沉稳。
喜欢我的桃源空间请大家收藏:(m.x33yq.org)我的桃源空间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