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缩的“灵机滋养阵”稳定运行,那点地心火髓如同得到甘霖滋养的幼苗,以肉眼难以察觉、但灵觉却能清晰感知的速度,缓慢而坚定地成长着。赤红色的晶体内部,流淌的光晕愈发活泼明亮,散发的温热也更加持久。
希望在前,林妙可和林国安爷孙俩不敢有丝毫懈怠。火行阵眼的培育步入正轨,接下来便是将这块逐渐壮大的“心脏”,正式嵌入“五行化煞阵”的庞大体系之中。
这绝非易事。五行化煞阵,顾名思义,需引动金、木、水、火、土五种本源力量,使其相生相克,循环不息,构成一个能够自动识别、分解、转化天地间游离煞气的巨大能量场。阵法的布置,不仅需要合适的阵眼载体,更需要对五行生克、地脉走向、天时星象有着精妙的把握。
林国安凭借着数十年的经验和林家传承的典籍,负责阵法整体的框架勾勒与灵力节点的定位。而林妙可则发挥了她独特的优势——那份属于医科生的缜密逻辑与系统思维。
她没有盲目遵从典籍上的古奥咒文和固定仪轨,而是尝试着去理解其内在的“原理”。
“爷爷,这里记载‘金位肃杀,当立西方,引庚金之气’。”林妙可指着泛黄书页上的一段话,提出疑问,“但如果村西的地脉近期因为施工或其他原因有所变动,是否还能有效引动最强的庚金之气?我们是否需要先实地勘测,找到当前金气最活跃的点位,而不是死守西方?”
林国安闻言,先是习惯性地皱眉,觉得孙女有些离经叛道,但仔细一想,却又无法反驳。乩童沟通天地,本就讲究“因地制宜”,死守陈规有时确实会事倍功半。
于是,爷孙俩带着罗盘、符纸和一颗探究的心,走遍了林家村及其周边。林妙可甚至动用了一些地质学的浅显知识,观察土壤颜色、植被长势、水流方向,结合爷爷的灵觉感知,综合判断各处区域的五行属性强弱与流转情况。
他们发现,村西因去年修建小型蓄水池,地脉确有细微改变,纯粹的庚金之气有所减弱,反而在西北方向一处富含金属矿脉(虽含量极低,不足以开采)的山坡,金气更为凝聚。铜钱剑最终被决定安置于此。
确定水行位时,林妙可没有简单地将阴沉石沉入清水溪源头深潭。她认为,水行主润下、流通,单纯放置,其力量可能淤积。她建议参照“活水”理念,在埋设阴沉石的位置,利用地势和预先刻画的导流符文,构建一个微型的“水汽循环”,让水行之力能更顺畅地融入大阵循环。
木行位的雷击枣木心,被安置在村后山林中一棵生机最为旺盛的古树之下,借助古树磅礴的生机滋养木心,同时木心散发的破邪生机也能反哺山林,形成良性互动。
土行位的五色土回归祠堂奠基之处,这里是全村地气中枢,最能发挥其承载、稳定的核心作用。
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火行位,则被定在村中地势最高、日常接受阳光最充沛的晒谷场中央。那里已经布置好了强化版的“灵机滋养阵”,与其他四个阵眼通过林国安以自身灵力混合朱砂、秘药刻画出的无形“灵络”隐隐相连。
布阵的过程持续了整整七天。这七天里,林妙可几乎不眠不休,跟随爷爷学习符文的刻画、灵力的引导、阵眼的激活时序。她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或理论提出者,而是真正的参与者、执行者。每一次成功的灵力衔接,每一个稳定运行的阵法节点,都让她对“乩童”这份力量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认知。这不再是虚无缥缈的神怪之说,而是一种需要精密控制、深刻理解的……另一种形式的“科学”。
第七日,子时,万籁俱寂,月隐星稀,正是阴阳交替,气机最易引动之时。
林家祠堂内,香烛高燃。林国安身穿正式的法衣,神色肃穆。林妙可站在他身侧,一身利落的便装,眼神清澈而专注。
“时辰已到,启阵!”
林国安低喝一声,双手结印,体内积攒的灵力如开闸洪流,沿着地上刻画的复杂阵图,汹涌灌入作为阵法总枢的祠堂地基(土行位)。
嗡——
一声低沉的、仿佛来自大地深处的震鸣响起。祠堂地面的五色土微微发光,土黄色的光晕稳定而厚重。
紧接着,西北金属矿坡、后山古树下、清水溪源头深潭、晒谷场中央,另外四个方位依次亮起白、青、黑、赤四色光华!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色光芒在无形的灵络连接下,初时有些闪烁不定,但在林国安全力维持和林妙可从旁辅助(她尝试着将自己微弱但纯净的灵力,如同精准注射般注入几个不稳定的节点)下,很快便稳定下来,形成了一个缓慢旋转、光华流转的五色光轮,将整个林家村隐隐笼罩在内。
阵法成了!
一股祥和、中正、充满生机的气息以阵法为中心扩散开来,连夜晚的空气都似乎变得清新了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乩童,邪灵请大家收藏:(m.x33yq.org)乩童,邪灵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