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汉军大营的庇护,深入敌后的孤寂感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涌来。李凌(此刻化名为“凌三”,一个往来于荥阳与颍川之间的小行商)沿着荒芜的驿道向南而行。时值深冬,寒风凛冽,旷野枯黄,沿途村落大多十室九空,残破不堪,唯有乌鸦的聒噪和偶尔可见的白骨,诉说着战乱的残酷。
他并未直接前往张良所指示的王陵可能藏身的嵩山深处,而是选择了先前往颍川郡的郡治——阳翟城。理由有三:其一,阳翟乃颍川中心,消息最为灵通,或可打探到关于王陵及其部众更确切的下落和风声;其二,张良提及的“丰沛商社”在阳翟设有据点,他需要去取得必要的补给和可能的情报支持;其三,赵贲军主力盘踞阳翟,欲知颍川虚实,此地乃最佳观察窗口。
三日跋涉,风餐露宿。李凌110点的体质和《龟息吐纳法》让他对严寒和疲劳有着极强的抵抗力,但精神上的警惕却丝毫未放松。他避开了几股规模较大的溃兵和流民,以远超常人的感知提前规避风险。偶有小股不开眼的毛贼试图劫掠,也被他以商队护卫的寻常身手轻易打发,并未暴露真实实力。
这一日午后,阴沉的天空终于飘起了细碎的雪花。远方地平线上,一座城池的轮廓在雪幕中逐渐清晰。城墙高厚,箭楼林立,城头巡逻的士兵身影隐约可见,城门处有兵丁严格盘查往来行人,气氛紧张——那便是阳翟城。
李凌混在一小队前往城中贩卖柴薪的农户中,低调地接近城门。他早已将商贾服饰弄得更加破旧,脸上也刻意抹了些尘灰,显得风尘仆仆。行囊中的兵刃被妥善隐藏,唯有那枚“留侯令”和半块铜符贴身收藏。
“站住!干什么的?!”守门的秦军什长(属性约18点)厉声喝问,目光审视着每一个入城者。
“军爷,小的是行商的,从荥阳来,贩些杂货。”李凌操着略带陇西口音的官话,赔着笑脸,主动递上几枚半两钱,“路上不太平,好不容易才到贵宝地。”
那什长掂了掂钱,又打量了他几眼,见其衣着普通,面带疲惫,不像奸细,便不耐烦地挥挥手:“进去吧!老实点!城里戒严,夜间宵禁,惹事生非小心脑袋!”
“谢军爷!谢军爷!”李凌连连躬身,随着人流走进了阳翟城门。
城内景象比城外稍好,但依旧萧条。街道宽阔,却行人稀疏,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开门的也生意冷清。一队队秦军士兵巡逻而过,眼神警惕,给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肃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和不安。
李凌并未急于寻找客栈落脚,而是凭借张良提供的地址,在城内七拐八绕,找到了一条相对僻静的后街。街角有一间不起眼的杂货铺,门面狭小,招牌上写着“丰昌号”三个字,这正是“丰沛商社”在阳翟的暗桩。
他走进店铺,柜台后一个戴着瓜皮帽、正在打瞌睡的老掌柜抬起眼皮瞥了他一眼,懒洋洋道:“客官要点什么?小店货不全了。”
李凌不动声色,用手指在柜台上轻轻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这是张良告知的暗号。
老掌柜浑浊的眼睛里瞬间闪过一丝精光,睡意全无。他站起身,压低声音:“天寒地冻,客官从北边来?”
“自沛上来,寻些暖身的物件。”李凌对出下半句暗号。
老掌柜点点头,示意李凌跟随他进入后堂。后堂狭小,堆满杂物,却收拾得干净利落。
“尊客有何吩咐?”老掌柜语气恭敬了许多。
“需一份阳翟近日的物价单,尤其是粮、盐、铁之价。另,打听个人,嵩山深处的王陵王公,近日可有何风声?”李凌低声道,并未直接出示留侯令,这是谨慎起见。
老掌柜沉吟片刻,道:“粮价飞涨,盐铁官营,管控极严,黑市价翻了三倍不止。城内赵贲军约五千,粮草似乎……并非十分充裕,近来催粮甚急。至于王陵……”他声音压得更低,“听闻其部众近日与赵贲军一支运粮队在嵩山北麓有过小规模冲突,互有损伤。赵贲已增派兵马前往嵩山方向巡弋,风声很紧。具体位置,小人实在不知。”
粮草紧张,已有冲突!这些信息极为重要!李凌心中迅速判断:赵贲与王陵矛盾已显,这正是可趁之机,但同时也意味着搜寻王陵的难度和风险大增。
“多谢。请为我准备三日干粮(要好一些的),一壶烈酒,一份更详细的颍川南部舆图,以及……”李凌顿了顿,“一套游侠儿惯穿的深色劲装和斗笠。”
老掌柜一一记下,并无多问:“东西稍后便备齐。客官可需落脚之处?小店后院有间僻静厢房。”
“不必,我自有去处。酉时末,我再来取东西。”李凌不想过多牵连此地,决定另寻住处。
离开丰昌号,李凌在城内寻了一间中等偏下的客栈“悦来居”住下。他要了一间临街却不起眼的房间,略作休整,便下楼在大堂角落要了一碗豆饭、一碟咸菜,默默吃着,耳朵却捕捉着大堂内零散酒客的交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