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三月初三
狄道城,昭武王行辕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药香与血腥气混合,萦绕不散。内室之中,昭武王李凌(20岁)静静躺在榻上,面色青白,呼吸微弱却平稳,仿佛陷入了一场无尽的沉睡。那“冰焰奇毒”的肆虐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强行遏制,但其造成的深度损伤,依旧让他的生命之火摇曳不定。
外厅之中,一场决定陇西命运的会议正在召开。
主位空悬。其下首,昭武王妃刘玥(魅力85,政治75,对李凌忠诚100)一身素色深衣,眼圈微红,却强自保持着镇定与威仪。她身为汉王刘邦长女,身份尊贵,此刻已是李凌昏迷后名义上的最高主事人。
左侧,以郡守李信(政治78)、谋士蒯彻(智力85)为首的文官谋士面色沉郁。
右侧,以玄甲卫代统领张嶷(体质75,力量78,敏捷72,智力70,忠诚100)、郡兵校尉(狄道守将)高顺(体质76,力量80,敏捷70,智力65,政治50,魅力60,忠诚100)为首的武将则人人带伤,甲胄未卸,煞气未消。
李凌的侄子李玄机(智力88,政治82,魅力80,忠诚95)坐在蒯彻下首,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忧虑与沉痛,更多的是一种临危受命的沉重。
“诸位,”刘玥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异常清晰,“王爷重伤昏迷,陇西危殆。外有胡虏压境,内有奸细未清。值此存亡之际,我等唯有同心协力,恪尽职守,方能不负王爷重托,守住这份基业,待王爷醒来!”
众人齐齐躬身:“谨遵王妃谕令!”
刘玥目光扫过众人,继续道:“王爷昏迷前已有决断。眼下,我等当依王爷之意,行辅政之制。军政要务,由李信郡守、蒯彻先生、张嶷将军、高顺校尉及玄机(李玄机)共议决断,报我知晓。若有分歧不决,再……再叩请祖龙魂佩,静候王爷冥冥之中的指引。”
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集体决策,避免专权,同时保留了李凌(通过系统或魂佩)最终干预的可能性和神圣性。
“臣等遵命!”众人再次应诺。
“当下情势,诸位有何见解?”刘玥问道。
李信率先开口,语气沉重:“王妃,局势万分危急。北地郡泥阳已失,左贤王正在肃清周边,北地半壁已沦胡尘。西线羌道城虽暂稳,然兵少粮缺,休屠王仍在虎视。东线萧关烽火连天,朝廷援军虽已出动,然远水难解近渴。我陇西自身……兵力分散,王爷重伤,人心浮动啊!”
“最紧要者,乃是狄道防务与王爷安危!”高顺沉声道,“末将已加派三倍巡逻,四门戒严,许进不许出!玄甲卫内紧外松,日夜护卫行辕,绝不让宵小有可乘之机!”
张嶷吊着中毒未愈的手臂,补充道:“已按王爷先前指令,对军中、工坊、府衙人员进行第三轮甄别,又揪出两名形迹可疑者,已下狱严审!”
蒯彻轻摇羽扇(习惯动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外患虽急,然我陇西根基未损。狄道城高池深,粮草尚足,工坊仍在运转。当下之要,在于稳内、固守、待变。稳内,即安定人心,清除内奸;固守,即确保狄道、羌道、枹罕等核心城池不失;待变,即等待朝廷援军击退匈奴主力,或……王爷康复苏醒。”
李玄机此时开口,声音沉稳,与其年轻面貌略有不符:“彻先生所言甚是。然‘待变’不可消极。北地张堪郡守、王勇将军处,当持续派出精干信使,保持联络,指导其游击袭扰,务必使左贤王如芒在背,不敢全力南下。西线安故县尉处,除物资支援外,或可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深入羌地,许以重利,说动更多羌部袭扰休屠王后方,分担压力。”
他的建议具体而务实,得到了蒯彻的微微颔首。
刘玥听完,心中稍安,总结道:“便依诸位之议。李郡守总督后勤、民政;蒯先生总揽谋略、外交;张将军、高将军负责城防、肃奸;玄机……你心思缜密,便协助蒯先生处理文书情报,并统筹与北地、西线的联络事宜。”
“诺!”李玄机躬身领命,姿态谦恭而可靠。
一套临时的指挥体系就此确立。虽然前途未卜,但至少避免了群龙无首的混乱。
会议结束后,众人各自离去,忙碌起来。
刘玥独自一人走进内室,坐在李凌榻边,轻轻握住他冰冷的手,泪水终于无声滑落。“凌霄……你一定要醒过来……我和孩儿……还有这万千军民……都需要你……”她低声呢喃,将脸颊贴在李凌的手背上,汲取着那微弱的温暖,也是她唯一的支撑。
然而,就在辅政会议力图稳定局面的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再次袭击了狄道的心脏——工坊区!
深夜,狄道城南,兵甲工坊。
此地戒备森严,日夜灯火通明,乃是陇西军械命脉所在。尤其是弩械坊和水泥坊,更是重中之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