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 汉高后二年 农历四月至五月
春深日暖,北地郡的田野彻底披上了绿装。粟苗、黍苗在农人精心的耘耘下茁壮成长,预示着若天公作美,秋后或将有一个难得的丰收。持续数月的春耕忙碌告一段落,百姓们终于得以稍事喘息,狄道城内外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生气。然而,靖王李凌并未因春耕的顺利而放松警惕。他深知,北地的复苏之路依然漫长,外部环境的压力丝毫未减。在全力督导农事、巩固内政的同时,他将目光投向了西北方向那片广袤而复杂的区域——与羌胡部落的边境互市,这项酝酿已久的策略,终于到了付诸实施的阶段。
四月上旬,剧孟派出的精干斥候带回确切消息:烧当羌首领在经过一冬的犹豫与内部磋商后,终于明确表示愿意与北地郡进行有限度的贸易。对方提出的条件是,希望在一个相对中立且隐蔽的地点进行,交易物品主要为汉地的粮食、布匹、盐铁(仅限于生活用具)换取羌人的马匹、牛羊和皮毛。同时,烧当羌也透露出对匈奴左贤王部的不满,暗示若交易顺利,或可提供一些关于匈奴动向的情报。
李凌得报,立即召集周勃、高顺以及精通边务的公孙阙密议。
“烧当羌松口,此乃良机。”李凌指着地图上湟水河谷一处名为“野狐泉”的地点,“此处水草丰美,地处要冲,却又非双方核心区域,可作为初次互市之地。勃兄,立即筹备首批交易物资,粮食以陈粮为主,布匹、盐茶可适量多备,但铁器,尤其是兵器,绝不可流出。由你选派老成练达、通晓羌语的吏员,组成市易使团。”
周勃领命:“王爷放心,物资已按此前预案准备了一部分,臣即刻增补,并遴选人手。只是……此事须极度隐秘,若走漏风声,被朝廷或朔方都督府知晓,恐生事端。”
“此事本王自有计较。”李凌点头,看向高顺,“互市安全乃重中之重。着灌婴选派一队精锐骑兵,化装成商队护卫,由剧孟亲自带队,暗中护卫市易使团。交易地点周边十里,须布下暗哨,一旦有变,即刻接应撤离,必要时可动用武力保护使团安全。切记,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与羌人发生冲突。”
“末将明白!”高顺肃然应道。
公孙阙补充道:“王爷,互市非一锤子买卖。初次交易,重在建立信任。可适当让利,换取长期往来。此外,交易过程中,需详细记录物品、数量、价格,并设法从羌人那里探听更多草原上的消息,特别是匈奴各部的动向以及羌胡之间的关系。”
李凌赞许道:“子通先生思虑周全。便依此办理。此次互市,务求稳妥,宁缓勿急。若能打开局面,于我北地获取战马、了解外情、乃至分化戎狄,皆有莫大裨益。”
【系统提示:宿主启动边境互市策略,尝试通过经济手段缓和外部压力、获取战略资源,外交手腕与风险控制能力面临考验… 宿主状态:谨慎布局,平衡利益与风险,着眼于长远战略收益,展现开拓性治理思维…】
四月下旬,一支由三十余名吏员、百余名精干护卫(明为伙计)组成的“商队”,押运着数十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狄道,向西北方向的野狐泉进发。与此同时,灌婴麾下的数支轻骑小队,也以巡边为名,活动在交易地点周边区域,构成了一个隐秘的警戒网。整个行动,李凌要求高度保密,连郡府中知道全盘计划的人也屈指可数,以防消息泄露,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要避开城外王勇部的耳目。
就在北地郡悄然开展边境贸易的同时,来自东南方向的压力并未消失。朔方都督虫达虽然未能直接插手北地防务,但其对北地的关注丝毫未减。王勇部驻军日常的操练、巡哨,依旧保持着相当的强度,其斥候的活动范围,时有逼近北地军防区边缘的迹象,试探之意明显。而朝廷方面,似乎也对北地战后的恢复情况颇为关注。有风声传来,长安可能还会派遣御史巡查边郡,考核吏治民生。这些潜在的政治压力,如同悬在李凌头顶的利剑,使他必须在推进各项事务时,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五月端午前后,野狐泉互市的消息终于传回。首次交易基本顺利完成。北地使团用粮食、布匹和盐茶,换回了百余匹健壮的羌马和数百头牛羊,以及大量毛皮。烧当羌人对交易结果表示满意,态度友善,并透露了一些关于匈奴王庭内部权力纷争、以及部分小部落因冬春饥荒而蠢蠢欲动的信息。虽然这些情报需要进一步核实,但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使团安全返回,物资入库,初步达到了预期目标。
李凌闻讯,心中稍安。他下令厚赏使团人员,并将换回的马匹优先配给灌婴的骑兵和军中斥候,以增强其机动力;牛羊则部分用于改善军中伙食,部分交由官府牧养,繁衍壮大。这次成功的互市,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更重要的是,为北地打开了一条与外界沟通的秘密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被孤立的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