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 汉高后三年 农历八月至九月
时维仲秋,北地天高云淡,暑气尽消。广袤的原野上,金黄取代了翠绿,沉甸甸的粟穗、黍穗在秋风中摇曳,散发出浓郁的谷物芬芳。经过春播夏耘的辛勤劳作,以及相对风调雨顺的生长季,北地郡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秋收时节。狄道城外,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里,农人男女老少齐上阵,挥汗如雨,收割、捆扎、搬运,车马往来,一派繁忙喜悦的景象。郡府早已下达严令,各级官吏分赴各乡,督导秋收,确保颗粒归仓,并严防火灾、盗窃等事。靖王李凌推行的“固本策”,其成效即将在这片丰收的田野上得到最直接的检验。
八月初,秋收全面展开。靖王府中,长史周勃几乎日夜坐镇郡府仓曹,接收着从各县源源不断报来的收获数据。随着一车车新谷运入狄道及各县城的大仓,账册上的数字持续攀升,远超过去岁,甚至比战前最好的年景亦不遑多让。府库日益充盈,不仅足以支付官俸军饷、抚恤赏赐,更有大量结余可用于储备和来年再生产。消息传开,郡府上下乃至寻常百姓,皆面露喜色。丰收,意味着能吃饱饭,意味着能安然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更意味着北地郡的元气正在加速恢复。
“王爷,大喜啊!”周勃捧着初步汇总的账册,难掩激动地向李凌禀报,“今岁秋收,各县皆报丰稔,尤以军屯及新辟水浇地为甚。粗略估算,郡府仓廪所入,较去岁可增三成有余!若再无大变,我北地三年之内,可复元气!”
李凌仔细审阅着账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舒展笑容。他深知,这丰收的背后,是去岁血战换来的和平窗口,是今春力排众议推行“靖边策”的果断,是夏日督促农事、兴修水利的汗水。“此乃上天庇佑,亦是我北地军民同心,辛勤劳作之功!”他沉声道,“勃兄,丰收固然可喜,然后续事宜更为关键。赋税征收,须依制而行,严禁官吏盘剥;仓廪管理,务必防火防潮防鼠患;余粮如何调配,用于储积、赈贷抑或流通,需尽快拟定章程。尤其要保障军需及孤寡抚恤,此乃稳定之本。”
“臣明白!”周勃肃然应道,“已令各曹署加紧办理,定不负王爷所托。”
【系统提示:宿主“固本策”迎来关键收获期,资源储备大幅增加,统治的物质基础得到实质性强化,治理重心转向资源分配与风险管控… 宿主状态:喜悦中保持清醒,关注收获后的管理细节与潜在风险,展现其务实与深谋远虑…】
就在北地郡上下沉浸在丰收喜悦之中时,边境方面的动向亦需密切关注。得益于“抚远策”的持续推行以及与烧当羌等部的良性互动,边境地带呈现出一种“外松”的局面。往来商队较往年更为频繁,野狐泉等互市点秩序井然,汉地的粮食、布帛、盐铁器(限生活用具)与羌胡的马匹、牛羊、皮毛交易活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境经济的活跃,也增强了北地对周边羌胡的吸引力。灌婴的骑兵巡逻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守规矩的商队予以放行,甚至提供有限度的保护,营造了相对宽松的边境氛围。
然而,李凌和高顺都清楚,这种“松”是建立在“紧”的基础之上的。剧孟派出的斥候,从未停止对北方匈奴动向的侦察。回报显示,匈奴左贤王部的内乱仍在持续,几个大部落相互攻伐,争夺草场和人口,短期内确无大规模南侵之力。但小股的散兵游勇、或因内乱失去生计的小部落,铤而走险、入边劫掠的风险依然存在。因此,边境各要塞、烽燧的戒备等级并未降低,汉军游骑的巡弋范围甚至有所扩大,时刻保持着威慑。这种“外松内紧”的态势,是北地郡在当下实力下,维护边境安全与利益的最优策略。
与此同时,来自朔方都督府和朝廷方向的“紧”,也从未真正放松。秋收丰稔的消息,想必很快就会通过各种渠道传到虫达和长安的耳中。一位边郡藩王,在经历大战后,不仅能迅速稳定局势,还能使辖区民生恢复、仓廪充实,这在其政敌或猜忌者眼中,恐怕并非全然是好事。李凌对此心知肚明,他指示周勃和公孙阙,在向朔方都督府和朝廷呈报秋收情况时,措辞务必谦逊,强调丰收乃“仰赖朝廷洪福、皇太后陛下天威”,以及“将士用命、百姓辛勤”所致,北地郡府不过是“恪尽职守、勉力维持”,并将重点放在“充实边储、以固藩篱”上,弱化个人功绩,避免“木秀于林”之嫌。对于依旧驻扎在城外的王勇部客军,李凌则下令,在秋收后按更高标准拨付一次犒赏,酒肉粮秣皆从优,既示笼络,也暗含“北地粮足,不差尔等”的底气。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狄道城内,虽无太多闲情登高赏菊,但郡府还是依例给官吏士卒发放了额外的酒食,并与民同乐,在城中空旷处举行了简单的祭祀和庆祝活动,感谢丰年。靖王府内,也设了家宴。李凌与刘玥对坐,看着已经能跑能跳、咿呀学语的李玄业,以及更加活泼好动的庶长子李玄承,家中充满了天伦之乐。刘玥细心打理内宅,将王府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让李凌无后顾之忧。宴席上,李凌多饮了几杯,看着妻儿,心中感慨万千。去岁此时的烽火连天、生死一线,与今日的仓廪充实、家宅安宁,恍如隔世。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更需要他竭尽全力去守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