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3年 汉高后五年 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然而,公元前193年的这个新年,对于雄踞关中的大汉帝国而言,却没有丝毫暖意。凛冬的严寒依旧笼罩着八百里秦川,更笼罩在帝都长安城上空那浓得化不开的血腥与肃杀之气上。就在万民理应欢庆元日的时刻,一场酝酿已久、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宫廷政变,以最激烈、最残酷的方式,轰然爆发了。
正月初一,清晨。长安城,未央宫。依制应举行的元旦大朝会并未如期进行。宫门紧闭,甲士林立,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昨夜,或者说今日凌晨,当新旧年交替的钟声还在空气中回荡时,以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灌婴侯)为首的功臣集团,联合部分刘氏宗亲及对吕氏专权早已不满的宫廷宿卫,趁吕产、吕禄等人因守岁疲惫、防范稍懈之机,发动了雷霆一击。矫诏(或利用某种渠道获得皇帝密令)控制南北两军关键营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长乐宫及吕氏府邸。激烈的短兵相接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展开,火光映红了未央宫的殿角。吕产、吕禄等吕氏核心成员在抵抗中被诛杀,其党羽或死或擒。皇太后吕雉驾崩、秘不发丧的真相也随之公之于众。一场持续了十余年的外戚专权,在元旦的晨曦微露中,以流血的方式戛然而止。皇帝刘盈在陈平、周勃等人的簇拥下,宣布亲政,并立即下诏,公布吕氏罪状,大赦天下,安抚臣民。史称“元年政变”或“除吕安刘之变”。(注:此事件时间、细节为配合剧情需要,在史实基础上进行艺术虚构)
这场发生在帝国权力中枢的惊天巨变,其冲击波以最快的速度向四面八方扩散。尽管陈平、周勃等人尽力控制消息,稳定秩序,但如此石破天惊之事,又如何能完全遮掩?尤其是对于一直紧绷着神经、密切关注着长安一举一动的北地郡而言,那声来自东方的惊雷,几乎在第一时间,就隐隐传到了狄道。
正月刚过初五,一匹快马,浑身蒸腾着热气,口鼻喷着白沫,不顾一切地冲破了北地边境的严寒与风雪,将一份染着汗渍与雪水、封口处打着特殊紧急印记的密信,送到了靖王府长史公孙阙的手中。送信人是潜伏在长安城内最隐秘、级别最高的“暗桩”之一,他几乎是在政变发生、城门短暂开启的间隙,便冒死冲出,一路换马不换人,拼死将消息送来。
公孙阙验明印记,撕开信封,只扫了几眼,脸色瞬间大变,几乎是踉跄着冲向了李凌所在的内书房。
“王爷!王爷!长安……长安巨变!”公孙阙声音颤抖,将密信呈上。
李凌正在批阅关于春耕准备的文书,闻声猛地抬头,接过密信,迅速展开。信上的字迹潦草,显然是在极度紧张和匆忙中写就,但内容却清晰无比:吕氏覆灭,吕产、吕禄伏诛,皇帝亲政,周勃、陈平掌权……落款时间是正月初一凌晨。
纵然李凌心志坚如磐石,此刻握着这封薄薄的信笺,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收紧。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目光如电,再次仔细阅读每一个字,分析着其中的信息量。
“消息来源可靠否?”李凌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绝对可靠!是‘玄鸟’冒死送出的!他亲眼所见未央宫方向火光喊杀声,并在事后确认了吕产等人的死讯!”公孙阙肯定地回答, “玄鸟”是他手中最得力的潜伏者之一。
李凌沉默了片刻,将密信轻轻放在案几上,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吹动了他的鬓发。他望着窗外狄道城灰蒙蒙的天空,远处山峦的积雪,目光仿佛要穿透这千山万水,直抵那刚刚经历血雨腥风的长安城。
“终于……来了。”他喃喃自语,语气复杂,既有如释重负,亦有更深沉的凝重。
【系统提示:宿主等待的中央政权更迭惊雷终于炸响,历史转折点降临,生存危机暂缓,但面临新一轮政治格局的重塑与站队考验,机遇与风险并存… 宿主状态:于巨变骤临时保持极度冷静,迅速分析局势,决策重心从“求生”转向“谋进”,展现其把握历史脉搏的敏锐与果决…】
“即刻召周勃、高顺密议!”李凌猛地转身,语气斩钉截铁。
片刻之后,周勃和高顺被紧急召入密室。当二人得知长安剧变的消息时,反应亦是震惊无比。高顺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好!吕氏恶贯满盈,合该有此报应!王爷,此乃天赐良机啊!”
周勃相对沉稳,但眼中也难掩兴奋:“王爷,陛下亲政,周勃、陈平二位大人主持大局,此乃拨乱反正!我北地一直以来忠于汉室,谨守边陲,如今正当向新朝表露忠心,或可化解往日猜忌,甚至……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李凌坐回主位,目光扫过三位心腹,摇了摇头,神色却异常冷静:“诸位,吕氏覆灭,固然是大快人心。然,此刻绝非我等弹冠相庆、贸然表功之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