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园瓜的甘甜滋味还在舌尖萦绕,麦收的镰刀声已在西里村的田野上“嚓嚓”响起。金黄的麦浪在烈日下翻滚,空气里弥漫着麦粒干燥醇厚的香气和农人们挥汗如雨的辛劳气息。然而,对于吴建军一家来说,比麦收更紧迫的战役已经打响——西瓜,熟了!
仿佛一夜之间,那五亩瓜田就变成了一片沸腾的绿色海洋。浓密的瓜秧再也掩盖不住累累的硕果,一个个翠绿滚圆、带着深色条纹的西瓜,如同顽皮的孩子,从绿叶的缝隙中探出头来,沉甸甸地坠在地上,散发着诱人的成熟气息。吴建军看着这片景象,疲惫深陷的眼窝里,闪烁着激动而紧张的光芒——抢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必须赶在周边村子、甚至镇上大批西瓜上市之前,把自家的头茬瓜卖出去!
“秀云!去大姐家!快去!就说瓜熟了,急等人手!”天还没亮透,吴建军就急吼吼地吩咐。李秀云二话不说,解下围裙就匆匆出了门。
家里瞬间变成了临时的“瓜果司令部”。堂屋地上堆满了刚摘下来的西瓜,翠绿油亮,散发着清新的泥土和青草气息。吴普同和妹妹吴小梅的任务,是把父亲从地里拉回来的西瓜,按照个头大小分开堆放。小点的堆在一边,大个的、品相好的堆在另一边。弟弟吴家宝也没闲着,拿着块湿抹布,笨拙地擦拭着西瓜皮上的泥点。
“轻点!轻点放!别磕着!”吴建军的嗓子因为焦急和连日劳累已经有些嘶哑,他像陀螺一样在瓜堆和地头之间旋转,指挥着,叮嘱着,汗水浸透的背心紧紧贴在身上。
日头刚爬上树梢,大姨李秀英带着大表哥李强、二表哥李壮(15岁)、表姐大丫(11岁)和表弟石头(9岁)一家五口,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小小的院子立刻被挤得满满当当。
“大姐,姐夫,可把你们盼来了!”李秀云赶紧迎上去,声音带着疲惫也透着欢喜。
“建军兄弟不容易啊,瞅这瓜长得多好!”大姨夫是个憨厚的庄稼汉,看着满地的西瓜,由衷地赞叹。
“啥也别说了,赶紧干活!”大姨李秀英是个利索人,袖子一挽,“强子,壮子,跟你建军叔下地摘瓜去!大丫、石头,帮着普同他们拾掇瓜!秀云,你赶紧生火做饭,晌午人多!”
一声令下,全员开动。大表哥李强和二表哥李壮都是半大小子,力气足,跟着吴建军一头扎进瓜田深处。浓密的瓜秧没过膝盖,闷热异常,蚊虫嗡嗡乱飞。他们需要弯着腰,仔细辨别西瓜的生熟——拍一拍,听声音是否沉闷;看一看,瓜蒂是否干枯卷曲;摸一摸,瓜皮是否光滑紧实。确认成熟后,用随身携带的小刀或剪刀,小心翼翼地割断瓜蔓,再像抱婴儿一样,把沉甸甸的西瓜抱出来,轻轻码放在地头的排车上。汗水很快湿透了他们的衣衫,脸上、胳膊上被瓜叶边缘划出一道道红痕。
家里的“后勤部”同样热火朝天。大丫和石头加入了分拣、擦拭的队伍。孩子们干得格外卖力,尤其是石头,抱着一个比他脑袋还大的西瓜,摇摇晃晃地挪动,小脸憋得通红,引得大家一阵善意的哄笑。李秀云和大姨则在灶房里忙得团团转,蒸了一大锅杂面馒头,炖了一大盆白菜粉条,还难得地炒了几个鸡蛋。灶膛里的火映红了她们汗津津的脸庞。
最紧张繁忙的环节是运输和售卖。吴建军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 **李秀云**:负责“内线”——西里村及附近几个小村。她借来一辆旧自行车,后座两侧挂上两个特制的、用荆条编成的大筐。每天清晨,吴建军会帮她挑好十几个大小适中、品相一流的西瓜装筐。李秀云就骑着这辆“重装自行车”,摇摇晃晃地穿行在村道上,清脆的吆喝声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响亮:“卖——西瓜咧——!刚摘的沙瓤大西瓜——甜掉牙咧——!”她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农家妇女特有的朴实和韧劲。遇到有人问价或购买,她便麻利地下车,过秤、收钱,动作干净利索。生意好的时候,一上午要往返家里两三趟补货。
* **吴建军**:负责“外线”——更远的邻村和柳林镇大集。他驾驭着家里那辆承载了无数重量的排车。车板上铺着厚厚的麦秸,西瓜被小心翼翼地码放成小山。他弓着腰,套上麻绳做的车襻,深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发力,沉重的排车发出“吱呀”的呻吟,开始缓缓移动。去邻村的路是坑洼不平的土路,去镇上更是漫长。烈日当空,汗水像小溪一样在他古铜色的脊背上流淌,车襻深深勒进肩膀的皮肉里,留下紫红的印痕。他沉默地走着,只有粗重的喘息和车轮碾过路面的单调声响为伴。到了地方,他顾不上喘匀气,便亮开嗓子吆喝:“西瓜!沙瓤大西瓜!不甜不要钱!”他的吆喝简单直接,带着庄稼汉的实在。他的瓜品相好,又是最早上市的一批,价格自然比后来者高些,但往往很快就能卖完一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