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像一场漫长而滞重的潮水,淹没了柳林镇中学初三(2)班的教室。曾经堆满试卷、弥漫着汗水和焦虑气息的空间,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桌椅和墙壁上斑驳的标语,在寂静中诉说着过去的鏖战。人散了,魂似乎还留在那决定命运的两天里,飘荡不定。
真正的解脱并未立刻降临。最初的几天是昏天暗地的沉睡,随后是巨大的空虚。同学们偶尔在镇上碰见,笑容里都带着一丝不确定的恍惚,绝口不问考试。
回学校填志愿那天,气氛微妙。周建军老师站在讲台上,仔细讲解着各个中专、师范、高中。台下的学生们竖着耳朵记录,脸上交织着憧憬与不安。吴普同握着笔,听着那些通向“国家干部”身份的校名,心微微发热又迅速冷却。他的目光最终落在本县的几所高中上,在“县三中”的代码上默默画了个圈,心里像塞了一团湿棉花。
领毕业证那天有了悲欢交织的预演。红色的证书拿到手,大家互相写着祝福,掩不住各奔东西的离愁。之后,便是更长久的、令人心焦的等待。吴普同每天帮着母亲下地干点零活,或者就只是发呆,试图用身体的疲惫麻痹内心的焦灼。
一个多月的漫长等待,磨钝了最初的焦虑。当周老师通知大家返校领取最终成绩和录取通知时,所有人像是早已预感到了命运的安排,只是怀着最后一丝侥幸或确认的心情,重新聚集到了那间熟悉的教室。
教室里的气氛比任何一次考试前都要凝重。阳光透过窗户,照见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也照亮了一张张紧张、期待又惶恐的年轻脸庞。周建军老师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袋,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他没有寒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每一个学生,那目光沉重而复杂,带着审视、期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惋惜。
“同学们,”他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地传到每个角落,“现在公布中考成绩和录取情况。念到名字的同学,上来领取通知书。”
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剩下窗外聒噪的蝉鸣和每个人压抑的呼吸声。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小军。”周老师念出了第一个名字。 王小军站起身,步伐沉稳地走上讲台。周老师从文件袋里取出一份印制精美的通知书,递给他,脸上露出一丝难得的赞许笑意:“天津铁路工程学校,车床加工专业。恭喜你,王小军同学!”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不住的羡慕的低叹。王小军双手接过通知书,对着周老师微微鞠了一躬,转身走下讲台时,推了推眼镜,脸上是努力克制的平静,但眼底的光亮泄露了他的激动。
“孙志强。” “省会石家庄师范学校。好!”周老师的声音带着肯定。孙志强几乎是跳上去的,接过通知书,咧开嘴,露出两排白牙,兴奋地挥了挥拳头。
“赵刚。” “县一中,体育特招。发挥你的长处,好好学!”赵刚嘿嘿笑着,挠了挠头,接过通知书。
名字一个接一个地念下去。有人欢天喜地,拿到了心仪的中专或师范通知书;有人松了口气,接过了县一中或二中的录取信;也有人脸色渐渐苍白,接过那张薄薄的、标志着高中生涯开始的县三中通知书时,手指微微颤抖。
吴普同的心脏随着每一个名字的念出而剧烈跳动。当终于听到“吴普同”三个字时,他几乎是屏住呼吸站起身的。他走到讲台前,不敢看周老师的眼睛。一份普通的、来自县三中的录取通知书被递到他手中。纸张很薄,分量却很重。
“县三中。路还长,加把劲。”周老师的声音平静无波,只是例行公事地嘱咐了一句。
“谢谢周老师。”吴普同低声道,接过那份决定了他未来三年去向的通知书。指尖传来纸张冰凉的触感。没有惊喜,也没有彻底的绝望,一种混合着淡淡失落和“幸好没落榜”的复杂情绪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像是长途跋涉后终于到达了一个驿站,却发现这只是另一段更艰难路程的起点。
更多的名字被念出。每念出一个落榜生的名字,教室里的空气就凝固一分。那些学生低着头走上讲台,沉默地从周老师手里接过只有成绩单、没有录取通知的信封,脸色灰败,眼神躲闪,匆匆回到座位,将头埋得更低。每一次,周老师的语气都会变得更加低沉,眼神中的那丝惋惜也更浓重几分。那道无形的、百分之五十的分水岭,在这间安静的教室里,被这一份份或厚或薄的通知书,勾勒得如此清晰而冰冷。
发放完毕,周老师看着台下神色各异的学生们,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做最后的总结和叮嘱。话语里有关怀,有鼓励,也有现实的告诫。但对于那些落榜的孩子而言,这些话或许已经很难听进去了。
集会结束,学生们默默地离开教室。有人兴奋地簇拥着王小军、孙志强他们,传看着那份令人羡慕的中专通知书;有人拿着高中录取书,三三两两地讨论着未来的学业;而那些落榜的同学,则默默地、快速地消失在人群中,背影仓促而落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