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透过薄雾,洒在西里村的土路上。吴普同推着自行车走出院门,深吸了一口略带凉意的空气。高中开学已经两周,他逐渐适应了这种早出晚归的走读生活。
“同子,路上慢点。”李秀云站在灶房门口嘱咐道,手里还拿着搅粥的勺子。
“知道了娘。”吴普同应了一声,利落地跨上自行车。
虽然初中也是走读,但高中毕竟不同。去镇上路近,而且全是柏油路;去王格庄乡要有一段难走的土路,约摸二三里。更重要的是,高中的学习压力更大,每天往返近二十里路,确实让人疲惫。
出了村向东,是一条还算平坦的土路。路两旁的白杨树在晨风中沙沙作响,树叶已经开始泛黄。吴普同加快蹬车速度,他要赶在六点四十前到岔路口,和辛志刚会合。
辛志刚家更远些,每天要多骑两里地。第一次见面时,两人就约好一起走,互相有个照应。
“今天还挺凉快。”辛志刚已经等在岔路口,鼻梁上的眼镜片蒙着一层水汽。
“是啊,比昨天强多了。”吴普同擦擦额头的汗,“走吧,别迟到了。”
最初的五六里是柏油路,骑起来很轻松。两人一边骑车一边聊天,讨论前一天的作业,或者交流各科老师的趣事。
“郑老师昨天又发火了,说我们连化合价都记不住。” “杨老师让写的作文你写完了吗?” “英语单词太难背了,赵老师发音我都听不太懂。”
聊着聊着,最难走的一段路就到了。这是一条二三里长的土路,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最让人发怵的是路两旁的玉米地,此时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密不透风,显得格外阴森。
“这段路真是要命。”辛志刚推推眼镜,加快蹬车速度。
吴普同也跟上节奏。风吹过玉米地,叶子沙沙作响,总让人觉得里面藏着什么。有一次一只野兔突然窜出来,把两人吓了一大跳。
“冲啊!”辛志刚大喊一声,两人像赛跑一样拼命蹬车,直到骑出这段路才松口气。
到达学校时,通常刚好赶上早自习。两人把自行车停在车棚,匆匆跑进教室。杨老师已经站在讲台前,看着手表记录迟到人数。
“好险,”吴普同喘着气坐下,“差点又迟到。”
早自习后有四节课,上午的时光在老师的讲课声中飞快流逝。最难熬的是最后两节课,肚子饿得咕咕叫,还要集中精神听讲。
放学铃一响,走读生就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教室。吴普同和辛志刚总是最先冲出去的,他们要在十分钟内赶到车棚,取车,然后拼命往家骑。
中午的两个小时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骑车回家要二十多分钟,吃饭十几分钟,再骑车回学校又要二十多分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李秀云总是算好时间,儿子一到家就能吃上热乎饭。通常是玉米粥、窝头和一两个炒菜,偶尔有鸡蛋补充营养。
“慢点吃,别噎着。”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李秀云心疼地说。
“没事娘,下午还有课呢。”吴普同三两口喝完粥,又抓起一个窝头。
吃完饭,顾不上休息,他又匆匆出门。下午的太阳最毒,骑车时汗流浃背,到学校时校服都湿透了。
有一天特别热,吴普同回到教室时差点中暑。王红梅看见他脸色苍白,赶紧把自己的水壶递过来:“喝点水吧,看你热的。”
吴普同感激地接过来,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下午的课往往最难集中精神。身体疲惫,天气又热,有时候听着听着就打瞌睡。有一次上英语课,赵老师照本宣科地念课文,吴普同实在撑不住,差点睡着。
“吴普同!”赵老师突然点名,“翻译一下这个句子。”
他猛地站起来,还好及时反应过来,正确翻译了句子。
“坐下吧,认真听讲。”赵老师推推眼镜,继续念课文。
放学后的时光相对轻松些。不用赶时间,两人可以慢悠悠地骑车回家。夕阳西下,田野里泛起金色的光芒,远处村庄炊烟袅袅。
“其实这段路风景还不错。”有一天辛志刚突然说。
吴普同点点头:“是啊,要不是走读,还看不到这么美的夕阳呢。”
两人经常一边骑车一边讨论功课,或者分享各自村里的趣事。这段时光成了每天最放松的时刻。
李秀云看着儿子每天早出晚归,很是心疼:“同子,要不还是住校吧?你看你每天都这么累。”
吴普同摇摇头:“娘,住宿要交钱呢,而且食堂吃饭也贵。我骑车锻炼身体,挺好的。”
“可是太辛苦了,”李秀云叹气,“你看你都瘦了。”
吴建军抽着旱烟,沉默了一会说:“孩子愿意吃苦,是好事。走读能省不少钱,这些钱够买多少参考书了。”
话虽这么说,他还是偷偷给儿子的自行车做了保养,打了气,上了油,确保车子不会半路出问题。
九月中旬的一天,天气突变。早上李秀云给吴普同准备了干粮。“今天天气不好,中午就不要回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