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第一场寒流悄然来袭,县三中的校园里,杨树的叶子已经落了大半,只剩下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教室里,一股紧张的气氛在无声地蔓延——期中考试就要来了。
这是高中生涯的第一次大考,每个学生都严阵以待。吴普同更是如此,他把自己埋在书本里,连走读的路上都在背单词、记公式。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把手上,被他用粉笔写满了数学公式。
"用得着这么拼吗?"一天清晨,辛志刚看着他车把上的公式问道。
吴普同苦笑:"初中那点底子不够用了,不拼不行啊。"
确实,高中的课程难度远超初中。英语的语法更复杂,数学的函数更抽象,物理的力学定律更是让人头疼。吴普同常常学习到深夜,煤油灯下,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很长。
考试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吴普同把自己关在屋里复习。小梅的头疼好多了,但还不敢让她太劳累。李秀云特意给他煮了鸡蛋,说是补脑。
"别太累着了,"母亲担心地说,"考什么样算什么样。"
但吴普同知道,不能"考什么样算什么样"。父亲在北京的工地上流汗,母亲在家操劳,妹妹带病学习,他必须考出个好成绩。
考试周终于到来。第一天考语文和数学,第二天考英语和物理,第三天考化学和政治。每考完一科,教室里就会响起一片哀嚎。
"完了完了,数学最后一道题完全没思路!" "英语听力说的什么啊,根本听不懂!" "物理题也太难了,郑老师根本没讲过那种题型!"
吴普同默默听着,心里也在打鼓。数学最后一道题他做了出来,但不知道对不对;英语听力确实很难,他大概只听懂了一半;物理题虽然难,但郑老师其实讲过类似的例题。
考完试,等待成绩的那几天最是难熬。老师们加班批改试卷,教室里弥漫着一种焦虑的气氛。就连平时活泼的王红梅也变得安静了许多,下课就趴在桌子上发呆。
成绩终于出来了。那天上午,杨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走进教室,脸上的表情很严肃。
"这次考试,有的同学考得不错,有的同学还需要努力。"杨老师说,"现在我念一下名次和分数。"
教室里静得能听见针落地的声音。吴普同紧紧握着笔,手心全是汗。
"第一名,赵强,总分487。" "第二名,马欢,总分485。" ...... "第十三名,吴普同,总分432。"
吴普同的心沉了下去。第十三名,连前十都没进。虽然知道高中竞争激烈,但这个成绩还是远远低于他的预期。
他下意识地看向辛志刚,看见同桌的脸色苍白。 "第二十五名,辛志刚,总分388。"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围上去看成绩单。吴普同默默坐在座位上,心里五味杂陈。432分,语文92,数学65,英语63,物理65,化学85,政治62。除了语文、化学还可以,其他几科都是一塌糊涂。
"完了,"辛志刚瘫在椅子上,"我爹非打死我不可。"
王红梅和李静倒是很乐观。王红梅、李静都排名三十开外,却笑嘻嘻地说:"比我想象的好多了,我还以为要垫底呢。"
李静拍拍她的肩:"就是,高中才刚开始,以后有的是机会。"
但吴普同知道,这不是"才刚开始"的问题。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差距,特别是那些县城和其他镇上来的同学。他们的英语发音更准,见识更广,学习方法也更有效。
下午放学,吴普同和辛志刚推着车走出校门,两人都沉默不语。深秋的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路旁的田野已经收割完毕,显得格外空旷。
"我不想上了。"辛志刚突然说。
吴普同吃惊地看着他:"你说什么?"
"我说我不想上了,"辛志刚踢着路上的石子,"25名,考大学根本没希望。不如早点去打工,还能挣点钱。"
"这才第一次考试,你怎么就......"
"不一样的,"辛志刚打断他,"赵强他们初中就是镇一中的,底子比我们好太多。咱们农村来的,再怎么追也追不上。"
吴普同沉默了。他知道辛志刚说的有道理,但他不甘心。想起父亲在工地上的身影,母亲在地里的劳作,妹妹带病学习的样子,他不能就这么放弃。
"至少要把高中读完,"吴普同最后说,"就算考不上大学,有个高中文凭也好找工作。"
辛志刚没再说话,但脸上的表情说明他并没有被说服。
回到家,吴普同把成绩单递给母亲。李秀云看了看,小心翼翼地问:"第十三名......是好还是不好?"
"全班五十六个人,"吴普同低声说,"中等偏上吧。"
"那就不错了,"李秀云松了口气,"你爹回来我告诉他,他肯定高兴。"
但吴普同知道,父亲不会"肯定高兴"。吴建军虽然话不多,但对子女的期望很高。他常说:"咱们老吴家就指望你们出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