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六年的夏天来得特别早,刚进五月,天气就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县三中的教室里,电扇吱呀呀地转着,却吹不散空气中的燥热和焦虑。高一下学期即将结束,每个学生都面临着一个重要抉择:文理分科。
吴普同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发呆。杨树叶子被晒得蔫蔫的,就像他此刻的心情。讲台上,杨老师正在讲解分科的注意事项,但他一个字也听不进去。
"文科还是理科,这将直接影响你们的高考和未来的人生道路。"杨老师的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下课铃响后,同学们都围在一起讨论这个重要决定。
"我肯定选理科,"赵强毫不犹豫地说,"我物理化学都好,文科那些要背的烦死了。"
马欢点点头:"我也是。我爸说理科将来好找工作,选择面广。"
吴普同默默地整理着书包。他的情况有些尴尬:政治和历史成绩不错,经常能考到八十分以上;但物理化学就差强人意,总是在六七十分徘徊。最要命的是数学,虽然很努力,但也只能维持在中等水平。
"普同,你选什么?"辛志刚推推眼镜,忧心忡忡地问。
"我也不知道。"吴普同实话实说,"你呢?"
辛志刚苦笑:"我理科更差,但听说文科录取分数线高,而且招生学校少。真是两难啊。"
回家的路上,吴普同骑得很慢。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思绪。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似乎也比平时沉重了许多。
"怎么了?心事重重的。"同行的赵强问道。
吴普同叹了口气:"在想分科的事。你们都好选,我这文不理、理不文的,真是为难。"
赵强拍拍他的肩:"要我说就选理科。咱们农村孩子,学理科将来好歹能学门技术,饿不死。学文科要是考不上好大学,那就真没出路了。"
这话说到了吴普同的心坎上。他知道自己家的情况,父母供他上学不容易,必须选择一个相对稳妥的道路。
晚上,吴普同把分科的事告诉了母亲。李秀云正在灶台前忙活,听了之后擦擦手:"这事得慎重。要不给你爹写封信问问?"
吴普同摇摇头:"爹肯定会说让我自己决定。"
他拿出这学期的成绩单,仔细研究起来:语文108,数学92,英语85,物理76,化学78,政治88,历史90。确实文科稍占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
小梅端着菜进来,看见哥哥愁眉苦脸的样子,小声说:"哥,选你擅长的呗。"
"问题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吴普同苦笑,"文科理科都差不多。"
第二天到学校,他发现同学们基本都有了决定。让人意外的是,王红梅和李静都选择了理科。
"你们政治历史不是挺好的吗?"吴普同惊讶地问。
王红梅满不在乎地说:"理科男生多啊,多有意思。"
李静瞪了她一眼,认真解释道:"其实是我爸说的,理科将来选择专业多,好就业。"
杨老师把吴普同叫到办公室谈话。
"你的情况比较特殊,"杨老师看着他的成绩单,"文科理科都可以,但要考虑长远发展。你有什么想法?"
吴普同老实地回答:"老师,我也很矛盾。文科稍微好一点,但又怕将来考大学难。"
杨老师点点头:"你的担心有道理。这几年文科录取分数线确实比理科高,而且招生名额少。不过最重要的是看你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吴普同愣住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小到大,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为了走出农村,何曾考虑过什么兴趣?
放学后,他特意去了一趟县图书馆——这是县里唯一能接触到外界信息的地方。在阅览室,他找到了一些大学招生简章和就业指南。
仔细研究后,他发现赵强说的没错:理科的专业选择确实更多,从工程技术到医药卫生,应有尽有;而文科主要集中在师范、法律、经济等几个领域。更重要的是,理科的录取分数线普遍比文科低二三十分。
"二三十分啊......"吴普同喃喃自语。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娟子。听说他在为分科烦恼,娟子笑着说:"我当年也纠结过。最后选了文科,因为实在学不会物理。"
"那你后悔吗?"
娟子想了想:"有时候会想,如果选理科会不会不一样。但既然选了,就只好走下去。重要的是不要后悔自己的选择。"
晚上,吴普同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月光从窗户照进来,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父亲在工地上的身影,母亲在地里的劳作,妹妹带病学习的坚持......
最后,他坐起身,点亮煤油灯,在日记本上写下:"既然都是为了走出农村,为什么不选一条更稳妥的路?理科虽然难,但只要努力,总能跟上。而文科的风险太大,我承担不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