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的春天在悄无声息中到来,县三中校园里的杨树冒出了嫩绿的新芽。但对高二的学生来说,这个春天注定与悠闲无缘。课程的难度像春汛时的河水,一夜之间暴涨,将每个人都卷入深深的学海之中。
吴普同最先在物理课上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物理老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复杂的电路图,接着开始讲解基尔霍夫定律。
"这部分内容很重要,"物理老师推推眼镜,"高考必考,而且通常都是大题。"
吴普同努力跟上老师的思路,但那些陌生的术语和公式像天书一样难懂。他转头看看辛志刚,发现同桌也是一脸茫然。
"听懂了吗?"下课时间志刚小声问。
吴普同摇摇头:"一头雾水。"
更让人头疼的是数学。函数、导数、微分......这些概念抽象得让人抓狂。数学老师讲课速度很快,一道大题往往只讲几分钟就过了。
"这部分很简单,我就不细讲了,"数学老师常说这样的话,"课后自己多做几道题就会了。"
但对吴普同来说,一点都不简单。他常常对着习题集发呆,一笔也写不出来。
英语更是他的软肋。新来的英语老师发音标准,语速很快,经常全程用英语讲课。吴普同只能听懂三四成,剩下的全靠猜。
"普同,你来翻译这段课文。"英语老师突然点名。
吴普同站起来,结结巴巴地翻译着,错了大半。同学们窃窃私语,他的脸涨得通红。
唯一让他稍感安慰的是语文和化学。杨老师的语文课生动有趣,他总能听得进去;化学郑老师讲课条理清晰,那些化学反应式至少还能理解。
第一次月考,成绩单像一盆冷水浇在头上:语文105,数学78,英语72,物理65,化学82。总分402,排名跌到了第十八名。
"完了,"辛志刚看着自己的成绩单,脸色苍白,"我爹非打死我不可。"
吴普同默默收起试卷,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但结果却如此令人失望。
那天放学,他推着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走得很慢。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就像他此刻的心情一样沉重。
"怎么了?垂头丧气的。"娟子从后面赶上来。她已经高三了,学习更加紧张,但看起来比他们从容得多。
吴普同把考试成绩说了。娟子笑了笑:"这才第一次月考,急什么?高二确实是个坎,跨过去就好了。"
"怎么跨?"吴普同苦笑,"我感觉怎么努力都跟不上。"
"方法很重要,"娟子说,"比如物理,不能死记公式,要理解原理。数学要多做题,但更要多总结。"
回到家,吴普同按照娟子的建议调整了学习方法。他不再盲目地刷题,而是先把课本吃透;他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目都记下来,反复研究;他还和辛志刚组成了学习小组,互相督促。
最让人意外的是马欢的帮助。这个文静的女生不仅学习好,还很会讲题。她经常利用课间时间给吴普同和辛志刚补习物理和数学。
"这道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马欢在草稿纸上画着示意图,"你看,这里有个陷阱......"
吴普同发现,经过马欢的讲解,那些难懂的概念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这才明白,不是自己笨,而是以前没找对方法。
英语学习也有了突破。在王红梅的建议下,他开始每天听英语广播。虽然一开始什么都听不懂,但坚持下来,竟然慢慢能抓住几个单词了。
"要有语言环境,"王红梅说,"我表姐就是这样学英语的,现在都能看英文原版小说了。"
于是,那辆黑色的永久二八自行车成了他的移动英语课堂。车把上、横梁上,到处都贴着写满英语单词的纸条。每天上下学的路上,他一边骑车一边背单词、练听力。
"abandon, a-b-a-n-d-o-n, 放弃...... acplish,a-c-c-o-m-p-l-i-s-h, 完成......"
辛志刚受他影响,也开始在车把上写公式。两人经常一边骑车一边互相提问,成了乡间小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慢慢地,努力开始见效。期中考试,吴普同的总分提高到了428分,排名回升到第十二名。虽然进步不大,但让他看到了希望。
"看,我说你能行吧。"马欢看到成绩单,比他还要高兴。
辛志刚也进步了,虽然还在二十名左右徘徊:"至少我爹不会打我了。"
但高二的课程就像爬山,刚爬过一个坡,前面还有更高的峰。不久,物理开始讲电磁学,数学开始讲立体几何,难度又上了一个台阶。
吴普同再次陷入苦战。那些磁感线、电场强度、立体投影,抽象得让人抓狂。他常常学习到深夜,煤油灯下的影子在墙上摇曳,像极了此刻迷茫的心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