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的最后一点慵懒气息,如同被骤然收紧的缰绳勒住,在五月六日清晨第一道上课铃声响起时,便彻底烟消云散。校园仿佛一个经过短暂休眠的巨兽,重新苏醒,并且以加倍的能量运转起来。林荫道上再次挤满了步履匆匆、睡眼惺忪赶往不同教学楼的学生,食堂里各个窗口前都排起了长龙,喧嚣的人声取代了假期的宁静。
316宿舍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康大伟作为班长,已经开始在宿舍里传达辅导员关于期末安排的初步通知;李学家依旧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打着哈抱怨假期太短;张卫平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摞厚厚的复印资料,正埋头整理;就连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梁天赋,也罕见地出现在宿舍,虽然很快又被学生会的电话叫走。空气里弥漫着一种无形但切实可感的压力,像是雨季来临前低垂的乌云,预示着接下来的不轻松。
吴普同和马雪艳自然也迅速被卷入了这股洪流。假期里那些动物园的欢笑、总督署的凝望、军校广场的夕阳,如同被妥善收藏起来的珍贵画片,暂时封存在了记忆的角落。现实是摊开在眼前的课本、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日益临近的考试日期。
最初的几天,他们还能在二号教学楼找到相对安静的角落。但这种情况仅仅维持了不到两周。随着五月中旬的到来,期末考试的阴影如同不断涨潮的海水,迅速淹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平日里就备受青睐的一号教学楼大教室,还是相对僻静的二号教学楼小教室,甚至是图书馆的阅览室,只要是在开门时间内,几乎都座无虚席。
那种“一座难求”的紧迫感,在某个周一下午被具象化地展现在吴普同面前。他因为下午第一节有课,耽搁了十几分钟才赶往二号教学楼。当他习惯性地走向他们常去的那个三楼角落的教室时,隔着玻璃窗就看到里面已经黑压压地坐满了人,书桌上堆砌着如小山般的书本,只能看到一个个埋首苦读的后脑勺。他又连续走了几个教室,情况大同小异。走廊里甚至有一些来晚的学生,或靠着墙壁,或直接坐在楼梯台阶上,捧着书低声诵读。
一种焦躁感爬上吴普同的心头。他最终在二楼一个正在进行小组讨论、声音嘈杂的教室后排,找到了一个孤零零的空位。坐下后,他花了比平时更多的时间才勉强进入学习状态。周围低声的讨论、偶尔响起的翻书声和咳嗽声,都成了干扰源。他意识到,那个可以让他们安静独处、效率极高的“秘密基地”,已经随着备考季的全面降临而彻底沦陷了。
晚上和马雪艳在食堂吃饭时,他提起了这件事。
“今天去晚了,差点没找到座位。”吴普同扒拉着碗里的米饭,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二号楼那边人也满了。”
马雪艳闻言,脸上也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我们那边也一样。图书馆就更别提了,早上开门前就得去排队,去晚了连门都挤不进去。”她叹了口气,用筷子戳着盘子里的土豆块,“感觉一下子气氛就紧张起来了。”
“嗯,”吴普同点点头,“期末了,都这样。这学期……”他顿了顿,看向马雪艳,“我们任务还不轻。”
这话说得含蓄,但两人都心知肚明。这学期的压力,不仅仅来自于各自专业的期末考试。横亘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两场重要的通关考试——全国高校计算机二级考试,以及马雪艳必须面对的大学英语四级重考。
计算机二级考试,对于吴普同和马雪艳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们这学期才开始系统学习《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虽然吴普同凭借着一股钻研劲头,对理论知识掌握得还算扎实,马雪艳也足够努力,但编程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和逻辑思维。那些循环、条件判断、变量定义,在纸上谈兵时似乎清晰明了,一旦面对冰冷的屏幕和需要严格遵循语法的编程环境,就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学校的公共机房成了他们除了自习室之外最常去的地方。机房里的电脑是那种大脑袋的CRT显示器,运行速度缓慢,开机都需要好几分钟。空气中弥漫着机器散热的气味和轻微的臭氧味。每次上机操作,都需要自备软盘,用来保存编写的程序和作业。
吴普同和马雪艳通常会找两台相邻的电脑。打开VB编程环境,看着那蓝灰色的界面,吴普同总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按照书本和笔记上的示例,尝试着敲下代码。
“普同,你快帮我看看,”马雪艳经常会焦急地小声叫他,“我这个‘For循环’怎么老是提示语法错误?我检查了好几遍,感觉没错啊。”
吴普同便会凑过去,身体微微倾向她的屏幕,一行行地仔细检查。有时是一个简单的括号用了全角符号,有时是循环变量的步长设置出了问题,有时甚至是单词拼写错误。他发现马雪艳对于这种需要极度严谨和逻辑性的东西,似乎天生缺少一点耐心和细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