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种的是玉米,旁边那片矮的是花生。玉米、花生收了之后,这块地会种冬小麦。”吴普同耐心解释。
“哦……那轮作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对吧?我们《农业经济学》里学过一点。”她努力将书本知识与眼前景象联系起来。
更多的时候,她是待在家里,陪着李秀云和吴小梅。她会帮着小梅梳头,虽然手法远不如李秀云利落;她会陪着情绪稳定时的小梅看看电视,说些简单的话;她会把院子里的落叶扫成一堆,会把晾晒的粮食收到袋子里。她的勤快不是那种刻意表现的精明强干,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想要为这个家分担一点什么的朴素心意。
李秀云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她不再客气地把马雪艳当客人对待,有时会直接吩咐:“艳子,去把院儿里那几根黄瓜摘了,晌午拌着吃。”或者“普同,带你艳子去小卖部买瓶酱油回来。”这种不见外的态度,恰恰说明了马雪艳在她心中地位的转变。
晚饭后,是一家人最闲适的时光。他们坐在院子里,摇着蒲扇,看着满天星斗。吴普同和马雪艳会聊聊学校里的趣事,聊聊未来的打算。李秀云和吴建军大多时候是安静的听众,但看着眼前这对般配的年轻人,看着儿子脸上沉稳自信的神色,看着马雪艳眼中对儿子毫不掩饰的依赖与支持,他们的心里是前所未有的踏实和欣慰。尤其是李秀云,看着忙前忙后、相处融洽的小两口,心里那份关于儿子未来的牵挂,似乎也悄然落定了几分。这个家,因为马雪艳的到来,而充满了更多鲜活的气息和温暖的希望。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十来天转眼即过,离别的时候还是到了。这一次,马雪艳没有像上次那样眼圈泛红,但眼底深处的不舍却更加浓重。她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朴实温暖的家庭,喜欢上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平静生活。
“阿姨,叔叔,我走了,你们多保重身体。”马雪艳拉着李秀云的手,语气真诚。
“哎,好孩子,有空就常来啊。”李秀云用力回握她的手,再三叮嘱,“路上让普同照顾好你。”
吴建军也在一旁点了点头,难得地多说了一句:“路上慢点。”
按照约定,吴普同送马雪艳回景县老家。再次来到那个熟悉的村庄,走进马家那个同样整洁的农家小院,吴普同的心态也更加放松。马雪艳的母亲见到女儿和吴普同一起回来,脸上堆满了笑容,热情地招呼他进屋。
在景县的两天,吴普同也努力扮演好“准女婿”的角色。他陪着马母聊天,回答着她关于自己家庭和学业的各种问题,态度恭敬而诚恳。他跟着马雪艳在村里散步,听她指着某棵老树、某条小河讲述童年的趣事,更深地走进了她的成长记忆。马母看着女儿和吴普同之间那种自然而然的亲密,看着吴普同举止稳重、言谈得体,心里最后的那点不确定也彻底消散了,眼神里充满了对这对年轻人的祝福。
小住两日后,吴普同才告别马家,独自踏上了返回西里村的旅程。坐在回程的班车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夏日田野,他的心中充满了奇异的感觉。这个暑假,他仿佛拥有了两个“家”,一个是他出生成长的西里村,另一个是因马雪艳而紧密相连的景县那个小村。这两处家园,都给予了他温暖的接纳和真挚的关怀。他知道,这份沉甸甸的、来自两个家庭的认可与祝福,将是他和马雪艳未来路上最宝贵的财富和最坚实的后盾。这个夏天,因为这份跨越两地的深情与温存,而显得格外悠长且意义非凡。
喜欢凡人吴普同请大家收藏:(m.x33yq.org)凡人吴普同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