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尧帝任命与舜帝封赏
尧帝在位之时,天下部落众多,但各部落大多以渔猎、采集为生,食物来源极不稳定,时常面临饥荒的威胁。而弃在自己所在部落凭借对农业的钻研,已然让部落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粮食储备也相对充足,部落里的人们不再整日为果腹而忧心忡忡。
这个消息渐渐地越传越远,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到了尧帝的耳中。尧帝听闻后,心中大为惊奇,他深知若各个部落都能掌握耕种之法,那子民们便可免受饥饿之苦,天下也将更加安定繁荣。于是,尧帝便派人去邀请弃,希望他能来到都城,为大家传授农耕技艺。
弃收到尧帝的邀请,心中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自己所热爱的农业之事能得到尧帝这般的重视,忐忑的是怕自己能力有限,无法担此重任。但他还是鼓起勇气,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都城的路途。
一路上,弃看到沿途各个部落的人们大多面黄肌瘦,眼中满是对食物的渴望,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将耕种之法好好传授给大家的决心。
终于,弃抵达了都城。尧帝见到弃,只见他虽风尘仆仆,却透着一股坚毅与朴实,眼神中满是对农业的热忱。尧帝心中暗喜,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
尧帝当下便任命弃为农官,让他负责教导各个部落的人们如何耕种。弃深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先是召集各个部落派来学习的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土地的重要性,告诉大家不同的土地适合种植不同的作物,就像靠近河边湿润肥沃的土地,最适合种水稻,因为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滋养,而河边土地恰好能满足这个条件;而部落后方地势稍高、土质疏松的坡地,透气性良好,更适合种植粟这种耐旱的作物;山脚下那蕴含别样养分的土地,则种麻最为合适,麻的茎干粗壮,纤维又长又坚韧,是编织衣物、制作绳索的绝佳材料。
众人听着弃的讲解,都觉得新奇不已,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可光听理论还不行呀,还得实际操作才行。于是,弃又带着大家来到田间地头,亲自示范如何翻耕土地,把那些大的土块敲碎,怎样挑选饱满的种子,按照什么样的间距播种,以及播种后该如何进行田间管理,什么时候除草,什么时候浇水等等。
在弃的悉心教导下,各个部落来学习的人们都渐渐掌握了耕种的技巧。回到自己的部落之后,他们也开始带着族人们开垦土地,播下种子,精心照料着那些农作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部落的耕种都有了成效,粮食产量逐年增加,饥荒的情况开始有所缓解,许多原本时常饿肚子的人,脸上也渐渐有了笑容,身体也变得强壮起来。大家都对弃充满了感激之情,而弃看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后来,舜帝继位。舜帝本就十分关注民生,看到在弃的努力下,农业有了如此大的发展,心中对弃的敬佩之情更是油然而生。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弃的功劳,若没有弃的付出,天下子民不知还要在饥饿线上挣扎多久呢。
为了表彰弃对天下百姓做出的巨大贡献,舜帝决定将邰这个地方封赐给弃,还赐予他 “后稷” 的称号,让他和原来的部落有所区别,另立姬姓。从此,弃便以 “后稷” 之名,更加用心地带领着人们发展农业,传承农耕技艺,周人也在他的带领下,逐渐走向繁荣,步入父系社会,而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周族的始祖,更是被后世尊称为中国农耕始祖呢。
六、后稷的不同形象传说
在一些传说中,后稷是一员领兵打仗的武将,他所带领的军队那可真是军纪严明,他自己也能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丝毫没有将领的架子。不管是日常训练,还是行军打仗,他都与士兵们一同摸爬滚打,一起风餐露宿,深受士兵们的爱戴与敬重。而且呀,他还非常爱护老百姓以及老百姓的财物、粮食,时常教育手下的士兵,要像他一样尊重老百姓,不可有丝毫的侵犯行为。
也正因如此,他的部队所到之处,都深受当地人民的拥护,大家都对这支纪律良好的队伍赞赏有加,觉得他们是真正为百姓着想的好军队呢。凭借着这份军心和民心,后稷的部队在战场上那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名传遍了四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威震四方、备受人民爱戴的将军,在家庭生活里却有着旁人难以知晓的苦恼。他娶的妻子呀,着实是个不贤之人。这妻子常常仰仗着丈夫身为武将的权势,肆意欺压士兵,把士兵们当下人使唤,稍有不如意,就对他们非打即骂,搞得士兵们是敢怒不敢言。而且呀,她还根本不懂得珍惜粮食,在她眼中,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就如同粪土一般,随意糟蹋,毫不心疼。
看到妻子这般行径,后稷心里别提多着急了,他深知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那可都是渗透着老百姓辛勤的汗水,甚至有时候还渗透着战士们的鲜血呀。所以,后稷经常明着讲、暗中暗示地告诉妻子,让她要懂得珍惜粮食,尊重百姓的劳动成果,对待士兵也要和善一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