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那酒池肉林的传说,更是将妲己的荒淫无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说纣王和妲己命人建造了巨大的酒池,里面装满美酒,还在树林中挂满了各种肉食,然后驱使众多宫女在其间嬉戏玩乐,击鼓为号,让宫女们按照鼓点一会儿到酒池中饮酒,一会儿去肉林里吃肉,而纣王和妲己则在一旁观赏取乐,过着极度奢靡、纸醉金迷的生活。这等荒唐的行为让百姓们对他们二人,尤其是妲己,充满了怨恨,觉得就是她把纣王带坏,让整个商朝陷入了腐朽堕落的深渊。
此外,像妲己怂恿纣王剖开孕妇的肚子来猜测胎儿的性别,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和玩乐之心,就致使众多无辜的孕妇和胎儿惨遭毒手;还有她发明了虿盆之刑,在地下挖个大坑,放入各种毒蛇、毒蝎、毒蜘蛛等毒物,然后把宫女扔进去,任由她们被万虫啃咬,而妲己却能在旁边高兴地喝酒欣赏,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的恶行传闻不断传播,在民间、在诸侯之间口口相传,越传越夸张,越传越邪乎,妲己也就此被彻底塑造成了一个祸国殃民、十恶不赦的形象,仿佛商朝的灭亡、百姓的苦难全都要由她一人来承担,她背上的 “黑锅” 也变得越发沉重,难以卸下了。
不同视角下妲己形象的剖析
传统 “红颜祸水” 视角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以及众多的文学、史学作品里,妲己常常被视作 “红颜祸水”“一代妖后”,成为了殷商灭亡主要责任的背负者。
从早期的一些记载来看,这种观念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发展脉络。例如在《尚书》中,起初主要是将商朝灭亡的责任归咎于纣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史记》《列女传》等颇具影响力的作品里,妲己的负面形象开始逐渐加深。到了唐代李瀚的《蒙求》注中,妲己已然被形容为狐狸的化身,而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将她 “妖魔化” 的形象推到了顶峰,把她描绘成被狐妖附体,其所有恶行皆出于妖的本性。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观念,一方面,古代社会长期处于男权统治之下,往往习惯将王朝的兴衰成败与女性联系起来,“红颜祸水” 的论调也就应运而生。当一个王朝走向覆灭,人们总是试图寻找一个外在的、容易被归咎的对象,而受宠的女性就常常成为了这个 “背锅侠”。妲己深得纣王宠爱,纣王又做出了诸多荒淫无道、暴虐百姓的行为,那么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是妲己凭借美貌蛊惑了纣王,让其丧失心智,才致使商朝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另一方面,妲己自身的一些行为表现,经过流传和渲染后,也加剧了这种负面形象的形成。她参与政事,赏罚仅凭个人喜好,那些迎合她的人就能平步青云,得罪她的则会遭到贬谪甚至杀身之祸。她还怂恿纣王设置炮烙这样的残酷刑罚来惩处反叛者,面对受刑者的惨状,她却无动于衷甚至以此为乐。而且纣王与她一起在酒池肉林之中寻欢作乐,全然不顾宫廷体统和社会公序良俗,使得宫廷风气乌烟瘴气。这些行为被不断传播,在百姓和诸侯们心中种下了对她怨恨的种子,进而认定她就是祸国殃民的根源。
这种将妲己定义为 “红颜祸水” 的观念影响深远,它不仅让妲己在历史和文学形象中长久地背负骂名,成为了邪恶、祸乱的象征,还强化了后世对于女性干政等情况的警惕与偏见,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在政治等诸多领域的参与都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和非议,成为了一种束缚女性发展的传统思想桎梏。
别样解读视角
然而,并非所有的观点都将妲己一味地视作 “恶” 的代表,部分学者对妲己有着独特且多元的评价,为我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妲己形象。
有学者认为,妲己其实是一个有着政治头脑的女性。在奴隶制社会,存在着严格的阶级不平等,男女地位差异巨大,妇女备受歧视,可纣王却 “唯妇言是用”。妲己作为纣王的妃子,辅助纣王处理国家大事,并且深得信任,成为了纣王的得力助手。面对反动守旧的奴隶主贵族的阴谋叛乱活动,妲己向纣王建议重刑法治,打破所谓 “刑不上大夫” 的旧典刑制度的框框,提出 “罚轻诛薄,威不立耳”,主张只有严厉镇压图谋欲反的反动奴隶主贵族,才能巩固国家政权,树立国君的权威,而纣王采纳了她的意见,“乃重刑辟”,处决和囚禁了一批在行动上已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奴隶主贵族。
同时,妲己还被视作是一位艺术革新家。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有着一套陈旧的礼乐制度,妲己大胆地对此表示反对,积极主张改革创新。纣王也接纳了她的这一建议,命令当时一位名叫师涓的音乐家到民间去,吸取民间艺术的精华,对旧的汤乐(大)进行革新,创作出了一些新的音乐舞蹈,例如 “使师涓作新淫之声、北里之舞,蘼蘼之乐”。也正因妲己有着这样敢于突破旧制、推动革新的举动,使得她成为了奴隶主贵族反动派的眼中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旧有秩序,便到处制造流言蜚语,恶意攻击妲己,污蔑她是 “狐狸精”,将商朝灭亡等诸多问题都一股脑地怪罪到她的头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请大家收藏:(m.x33yq.org)皇朝秘闻录,不!是野史秘闻录33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